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传统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主要是一国政府拥有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自主决策权,但是全球化进程对经济主权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例如,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成员方不得随意制订关税政策,其结果必然导致由国家主权原则得出的国内独立权受到侵蚀。这表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重构B.经济全球化存在主权让渡的博弈
C.现有国际规则面临着挑战D.全球化进程会导致民族国家消亡
2 . 20世纪80年代,摇滚明星依旧层出不穷。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了“良知复兴”运动,参与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的义演义卖,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良知复兴”运动(     
A.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反映了意识形态的渗透
C.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状况D.表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2022-07-23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
A.提高技术增加粮食产量B.加强国际的合作和团结
C.立法规范食品安全生产D.消除了人类共同的饥饿
4 . “一带一路”是在汲取古代丝绸之路合理因素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摘编自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现象和传播实况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清末民初《西洋记》的重刊,在海防危机中重构了民众的“郑和记忆”......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给内忧外患的国人注入了唤起强烈民族情绪的兴奋剂。...... 在晚清热闹的重构“郑和记忆”的过程中,梁启超发表于1903年《大陆报》和1905年《新民丛报》上的郑和传,都是以高屋建瓴的态度去重新认识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壮举的意义。

——摘编 自邹振环《<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

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个构想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要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方式,将成吉思汗、郑和湮没于历史的足迹,重新凿成现代大道,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一带一路”陆海兼顾发展是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国际金融经贸问题等提出的解决方案。

——据温在春 《由陆权与海权发展思维谈“一带一路”大战略》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由蜀地出发到达“身毒国”的重要商路名称,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说明该商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重构“郑和记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壮举”。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带一路”大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2-11-07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0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享机遇 共谋发展(热点专练)-【热点聚焦】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命题预测
5 .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GDP总额中占比为42.6%.发达国家占比为57.4%.而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GDP占比为59.2%,发达国家占比则为40.8%,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经济发展全面提速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联系加强
C.国际贸易环境明显改善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渐变态势
2022-03-21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夯基训练(三十九)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为2001~2006年新兴经济体参与的重大经贸谈判及其表现。这些谈判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间事件新兴经济体的主要表现
2001年11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新兴经济体着力推动“发展议题”谈判
2003年9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新兴经济体反对发达成员的农业补贴以及市场保护
2006年7月六方部长会议巴西、印度坚持立场,与发达国家互不让步
A.新兴经济体主导了世界贸易规则制定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冲突加大
C.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参与能力有所提升
2023-08-30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地理变迁。首先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然后由日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转移,形成了雁阵结构,其中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上述变化(     
A.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B.说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优势
C.体现出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D.显示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2023-08-04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含河源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截至2021年底,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其中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占4席,G20国家中占16席,西方七国集团中占5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和平与发展被所有国家认可,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占主导话语权
C.坚持合作共赢,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D.国际秩序和体系未能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10 . 据统计,1960—1969年南北双方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有2个,1970—1979年有12个。至2002年年底,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达2181个,各国之间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则达2256个,绝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签订的。这表明(     
A.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实现了自由化B.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制化趋向增强
C.区域经济在协调互动中走向均衡D.国际法的发展提升了经济依存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