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路德把新约(基督教经典)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让懂德文的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对圣经有自己的理解”。马丁·路德这样做的目的是
A.传播基督教义,扩大信徒基础B.揭露教皇骗局,反对宗教信仰
C.宣传主权在民,提倡理性主义D.打破教廷垄断,主张思想自由
2017-04-0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面图10和图11及相应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汉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猿猴献果图》,为《十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材料二 西斯廷《圣母像》,圣母,在基督教里是耶稣的生母,名为玛利亚。在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占统治地位,圣母像中的圣母全部都是冰冷的,僵硬的,阴沉,不可亲近的。16世纪,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则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在拉斐尔的画中,耶稣在圣母的怀里,圣母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无论是孩子还是圣母都洋溢着幸福。年轻的圣母就像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充满了母爱。美丽温柔的圣母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因为她怀抱的孩子将拯救世间,同时她的脸上也流露住一种不舍之情,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人间,拯救人类。它不仅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更歌颂了圣母的崇高行动。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需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这种主张实质上
A.认为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的权力
B.否定了教皇和封建教会的权威
C.使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广泛传播
D.以无神论取代宗教信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以下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②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④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拒绝了学生们的建议,选择了服从判决,慷慨赴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以死证明判决是错误的B.以死警醒世人反对当局
C.以死证明自己道德高尚D.极力维护民主法制精神
2017-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6 .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D.“因信称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7 . 哲学家罗素认为,“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
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B.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
C.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关注人的世界B.理性高于感觉
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是知识
2019-0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