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 道试题
1 .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对精神领域内的绝对权力发起的名副其实的反抗”。这反映了宗教改革有利于( )
A.破除宗教迷信B.推翻君主统治C.解放人们思想D.缓和社会矛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蒙学教育发展较快,这时期编写了众多蒙学教材,主要有:识字类教材,如《急就篇》《千字文》等;思想类教材,如《太公家教》《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历史类如《蒙求》《咏史诗》等;工具类如《杂抄》《俗务要名林》等;另外还有专门为应付科举考试而编写的教材,如《兔园册》《文场秀句》等。这些教材,篇幅短小,句子较短、语言简练,采用韵语的形式表达,音韵流畅,铿锵悦耳。它将识字教学、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识字教学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品德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人。

——摘编自陈玉英《唐代蒙学教育研究》

材料二   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与成人没有差别。新生的婴儿是带着原罪来到世间的,为拯救灵魂,儿童从幼年起就要接受基督教教义的教育。儿童在家里任何事情上都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否则即受惩罚,甚至当大人们外出的时候,儿童在家里也必须安安静静地坐着。

到了近代,儿童逐渐被发现,夸美纽斯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他相信人生来就具有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应通过教授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以使他们全面发展。到卢梭时期,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反对成人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为科学研究儿童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欧洲儿童教育领域出现的变化及原因。
3 . 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主要反映了伏尔泰
A.强调一切主权属于人民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C.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D.提倡“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外历史上,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纸上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知识即美德
达·芬奇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康德

材料二 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核心思想分别指导的近代化实践活动。
2020-11-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18年12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5 . 14世纪,佛罗伦萨新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学校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和快乐生活,培养学生做合格市民。据此判断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内涵是
A.人文主义B.宗教神学C.蒙昧主义D.自由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2020-03-20更新 | 560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7 . 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该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开始兴起D.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8 . 迈尔斯教授认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教会存在着最为严重的丑闻和各种滥用职权;二是当时各国君主对教皇权力的妒忌和教皇统治与各国爱国主义思潮的激烈碰撞。据此分析,该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殖民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9 . 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
2020-09-22更新 | 998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文综)试卷
10 . 他将统治看作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的这种革命是正当的。“他”是
A.康德B.孟德斯鸠C.卢梭D.伏尔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