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2 道试题
1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这表明他
A.否定教皇绝对权威B.把矛头指向君主专制
C.深受启蒙运动影响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020-12-0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据此可知
A.古希腊已经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B.城邦民主孕育了朴素的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是城邦民主的理论基础D.古希腊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2020-12-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辽市辉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此后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国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专制王权国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转型时期英法民族国家的特点。
2021-04-19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是
A.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C.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提倡民主与法制,强调集体荣誉至上
5 . 对人类与生态关系的文明演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升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家是生态文明的鼻祖。……老子和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正是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摘自中国林业网《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

材料二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近代自然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分析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毫无疑问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工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种思维方法也易于导致割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用“可持续发展”这一包容性极强的概念,总结并统一了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使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第一次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和平、发展、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它们当作一个更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来追求,从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摘自《论生态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所处时代出现的思想现象及时代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生态危机出现的思想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根源在公元前5世纪、14——17世纪及18世纪这三个时期的表现。
(3)概括材料三所提出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对策,结合所学提出你对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
2020-11-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发展迅速。事业成功且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些现象的出现
A.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基础B.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
C.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D.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创造条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东西方文明在起源阶段就有很大差异,双方在很多领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比分析一下东西方两大思想家孟子和苏格拉底在法律和法治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并指出它们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11-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据此可知智者学派的思想
A.体现人文精神的内涵B.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
C.强调探寻世界的本原D.有极端个人主义色彩
10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出现的弊端进行攻击和嘲讽,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进而建立未来的美好世界。这说明(     )
A.反对封建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文艺复兴有利于宗教世俗化
C.世俗与宗教间达到相互制衡
D.理性王国成为民众追求目标
2020-11-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