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有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刻的批判:现存的宗教组织、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司法体系、教育模式等均受到了质疑。这场运动(     
A.倡导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形成重视经验和事实的思维方式
C.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的行为D.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022-06-28更新 | 461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堡垒,因此,“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破,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为此,一场席卷西欧的运动爆发了,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马丁·路德B.但丁C.哥白尼D.伏尔泰
3 . 文艺复兴时期,拉丁文仍然是主科,但拉丁文的学习有了许多新的目的。学生学习   拉丁文是为了能阅读史诗、演讲、历史及哲学等古典著作,这些著作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实用的经验、道德的力量。这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蕴含人文主义思想内涵B.注重培养人的语言技能
C.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号D.力图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亚里士多德指出,柏拉图理念论最根本的错误在于将一般与个别相分离,即将理念视为可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他又主张,主动理性则是永恒的,还把主动理性学说直接与他的神学相联系。这一思想(     
A.重视理性和道德的重建B.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C.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既关注了人类社会也关注自然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法国启蒙学者关注公民教育,认为专制国家的教育只是“培养好奴隶”,不会造就出真正的人。公民教育应由民主国家设立机构来领导与管理,以推翻教会对教育权的垄断与掌控。狄德罗认为优良的自然素质绝非贵族所独有,“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屋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只因在恶劣的社会制度下,民众的子女得不到合理的教育,其中的天才被埋没。在当时法国“优秀的爱国者”和“始终正直的公民”极为稀少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卢梭要求儿童多了解祖国,他认为只有掌握包括数学、文学等科学知识,方能逐渐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构想为推动臣民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

——摘编自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临时约法》首次对公民权利作出规定,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础。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德国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朱元善于1916年提出,“教育之方针自当以新国家之本质为主眼,而置重于共和立宪国民之养成”,“非实施公民教育不可”。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使公民教育范围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根据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国公民教育的主要构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公民教育的历史启示。
2022-03-26更新 | 485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区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中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分权思想源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近代英国洛克明确阐述分权学说,法国孟德斯鸠系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践行三权分立原则。由此可见
A.人文主义思想渊源流长B.分权思想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C.分权思想是民主的基础D.分权思想根植于历史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A.路德教反对教皇权威B.路德教主张“因信称义”
C.路德教麻醉了人们的思想D.路德教具有双重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得益于17世纪的启蒙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18世纪见证了一场被称作“启蒙运动”的文化变革。启蒙运动不仅盛行于英国和法国,也在整个欧洲引起广泛的回响,它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提出了深刻的批判,成为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并奠定了现代性的基石。

18世纪,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区首推大西洋两岸。大西洋贸易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欧洲的商人、船主、金融家、制造商、美洲的种植园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社会结构的变动,酝酿了变革的危机。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并且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直到19世纪前期,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成为一场国际性思想文化运动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对当时政治进行批判的主张。
(2)据材料,指出“大西洋革命”时代到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的表现。
(3)据材料,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历史发展的影响。
9 . 美国学者雅克·巴尔赞认为“它改变了围绕信仰慢慢形成的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它提出了观念和信仰的多样性这两个问题,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提高了方言的地位,打消了西方人同宗同祖的一体感。”材料中的“它”
A.彻底否定了神学世界观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C.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D.否定等级权威崇尚理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各爱国阶级与阶层,把独立运动大步向前推进。由于对诸侯的依赖,他在国内问题上有所让步和妥协,但在反对罗马教廷,争取民族完全独立方面,他强硬声明说:“我坚持这一学说,绝无改变!”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路德教也传播到广大的西欧地区,对法国、尼德兰、瑞士、英国等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思想。
2021-04-16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