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拉伯雷著作中记线着“神瓶”发出的谕示:“请你们畅饮,到知识的源泉去畅饮,要研究人和宇宙……请你们研究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反映了作者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C.力图冲破精神奴役
D.具有较强民主倾向
2018-01-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谈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时,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材料二 1933年7月, 胡适在芝加哥大学作《中国的文艺复兴》系列演讲时, 解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论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所以,陈独秀倡导民主和科学不仅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作为现代价值重建的目标。
(1)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有何“惊人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现代价值重建”的表现。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材料三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以反对材料三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材料四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娜拉是1879年上演的戏剧《玩偶之家》的女主角。下面是她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对话:

娜拉:你认为我最神圣的职责是什么?

海尔茂:还用我告诉你吗?你的职责是相夫教子。

娜拉:我有其他同样神圣的职责。

海尔茂:不可能!你什么意思?

娜拉:我对自己的职责。

海尔茂:万事之首。你是一个妻子和母亲。

娜拉:我已经不再相信那些。首先我是一个人,和你一样的人。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1879年)

(1)根据对话分析,娜拉与丈夫之间有何矛盾?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与丈夫的矛盾不断激化,娜拉最后离家出走。你如何看待娜拉的这一举动?请说明理由。

5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一一罗素《西方哲学史》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一—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2)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材料三: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一一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3)孟德斯炮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4)结合近代美国(或中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
2016-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