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5世纪中期,一批学者从意大利留学回来后应邀到德国大学任教。这批学者与经院主义学者不同,他们反对经院主义教育,主张学习修辞、文体、诗学,倾心于诗歌和书信艺术。到16世纪,他们培养出了一批像马丁·路德这样的修辞学教授。这说明当时(       
A.近代教育开始兴起B.民众人文知识普及C.人文主义影响扩大D.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要求人们把关注的对象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心灵,美德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人只能研究自己的灵魂,去寻找自己心灵中固有的知识和智慧。这一思想(     
A.反对认知外部的世界B.特别不重视物质利益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大量神父的死亡导致无人主持下葬仪式,教会中的幸存者弥漫着荒淫无度的享乐之风。不少信徒转而信奉魔鬼,为了平息教徒的焦虑,教皇规定任何一个人的善行和涤罪时间都可以用金钱购买。这些现象(       
A.埋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B.重塑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复兴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2-21更新 | 68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
A.艺术自由气息浓厚B.人文思想深入发展
C.雕塑技艺持续改进D.商品经济影响深远
2022-02-20更新 | 262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相关研究表明,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养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学校课程注重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的宗旨是要教育学生们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这反映出在当时
A.人们宗教信仰淡薄B.人文主义观念盛行
C.学校课程体系完备D.商人阶层掌握政权
2022-02-20更新 | 37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16世纪后期,法国学者蒙田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估价,应该根据他本人的价值,而不是根据他的服饰、财富······如果一个人······不惧怕生命的转折和逆境,那这个人的价值就要比一个国王还要高出五百倍,他自己就是一个帝国。”这表明,蒙田
A.突出了人类社会属性的价值B.肯定了民众生活的物质追求
C.受到了宗教禁欲主义的影响D.否定了世俗国王的政治地位
2022-02-1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5世纪佛罗伦萨史学家瓦奇说道:“希腊文学没有完全被遗忘,没有造成人类的一大损失,拉丁文学能复苏是人们的一大福利-整个意大利,而且是整个的世界都要完全感谢美第奇家族的高度智慧和友善”。其意在说明
A.美第奇家族发现了拉丁文学B.意大利完整保留了希腊文学
C.美第奇家族推动了文艺复兴D.人文主义根植于美第奇家族
8 . 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各种弊端。他们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提出,上帝设立了两个王国,一个属灵王国,即教会,人在这里完全自由;一个俗世王国,即国家,人在这里受国王管辖。二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又是完全独立的。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
A.阐明国家与教会关系B.否定教权至上观念
C.宣扬宗教信仰的自由D.倡导政治自由平等
2022-02-15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神学丧失了它在大学的领导地位,不再是最重要的学科。在许多大学里,如法国的医学和自然科学,德国和意大利的财政学,苏格兰的道德哲学,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自然法学,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