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路德认为属灵阶级和属世阶级,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基督徒都是属灵阶级,是真正的神父、主教和教皇。所谓差别,只不过是职务和工作上的差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路德此番言论的主要意图是(     
A.肯定因行称义的价值B.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
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D.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
2023-06-25更新 | 685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省名校联考(新课标全国卷)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
2 . 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但是但丁曾宣称: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但丁意在(     
A.强调人生而平等B.反对禁欲主义C.批判宗教的腐朽D.肯定人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佛罗伦萨的薄伽丘(1313~1375年)和布鲁尼(约1370~1444年)曾先后为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著书立传。但丁在薄伽丘笔下是“老师”与“新人”,在布鲁尼笔下是“公民”与“爱国者”。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     
A.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多样性B.体现人的价值成为社会共识
C.思想解放重心已转向政治D.不同社会阶层价值追求分化
4 . 对于下图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可以作为研究西欧宗教改革的一手史料
②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旁证材料
③可以作为研究该画作者对当时宗教看法的原始史料
④可以作为研究当时二元政治的直接史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丁 ·路德把冷峻威严、神秘莫测的上帝转化成慈祥公义、随时临在的上帝,从而弥补了上 帝与信徒间的无形鸿沟。这一做法(     
A.否定了罗马教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全面复苏
C.构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基础D.承认了因行称义的价值诉求
6 . 传统观点认为马丁路德是市民阶层的宗教改革家,而人文主义者看马丁路德与教廷的对决,始而喜,继而敬,终而崇拜;后来又有研究者认为马丁路德是封建诸侯顺服的仆人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帮凶。据此可知,关于马丁路德人物形象的认识
A.因史料不足难以准确判断
B.评价人物着重看其历史功绩
C.后期研究成果更合乎历史
D.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形象更趋饱满
7 .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但丁B.马丁.路德C.牛顿D.伏尔泰
2023-0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8 . 莎士比亚在诗集中,把时间描述为一把无情的镰刀,天下万物都难躲过,相比末世论时间观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他认为人类生命尽管是短暂的,但人创造出来的价值却可以抵抗时间的侵袭。这一观念(       
A.否定基督教会的权威B.突出了理性至上的原则
C.导致享乐主义的盛行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9 . 13~14世纪,欧洲某文学家提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的本职工作是不断行使其智力发展的全部能力,人的智力发展甚至比天使还强。”这一主张(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C.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D.闪耀着科学理性的光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与中世纪禁欲主义宣扬的“憎恨肉体”“独身苦行”相比,宗教改革家们提倡的“鼓励节俭”“反对挥霍”也是一种禁欲主义,但更加“入世”和“理性”。这一观点(     
A.否定了宗教改革的进步性
B.肯定了新教伦理的时代价值
C.模糊了中古与近代的界限
D.阐明了启蒙思想的理论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