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该图可以用于说明我国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教育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
D.九年义务教育已完全普及
2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3 .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写了“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所以作品问世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有人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作者并没有让林道静“得到彻底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对《青春之歌》的批判说明在当时
A.“左”的观念影响严重
B.“双百”方针在文艺创作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
C.《青春之歌》的创作脱离当时的时代主题
D.杨沫在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
2018-12-25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这一论述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恢复落后的经济
B.国家安全的需要
C.追赶西方的步伐
D.协调好国民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这里由荒无人烟到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丰衣足食、山川秀美的小天地。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该村的变化最能说明
A.要想富,先种树
B.要想富,先修路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D.村民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国际上的援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7 . “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8 .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
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
9 . 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A.载人航天技术工程启动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拥有比较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促使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A.①
B.②
C.③
D.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