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中国
A.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B.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C.形成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 . 曾经有这样一位华人同胞说:“自己定居生活在外国多年,海外华桥同胞总是受到西方国家不公平对待或者冷眼相看;1964年10月16日之后,西方国家民众对待当地华人同胞另眼相看,这位华人敢于在西方国家中骄傲说出“我是一名中国人”,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轨道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3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除了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工农兵重大题材,还出现了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宋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揭示人物丰富情感世界的文学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B.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教育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4 .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20年代
2021-02-09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陕西咸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6年到1957年,我国的文艺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取得了累累硕果。这主要是因为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希望工程”的启动D.“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
7 . 大众电影百花奖简称“百花奖”,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创办的。1962年,举办了第一次“百花奖”评奖活动,当时国产电影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电影创作繁荣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实践B.国家领导人对电影事业的重视
C.群众对电影艺术方式的喜爱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8 .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 计划返回了地面。该事件表明中国
A.开始掌握卫星发射技术B.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D.航天技术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9 . 如表是建国后,湖北省恩施州在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状况。这说明恩施地区
A.建国后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B.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发展迅速
C.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成功实践D.198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0 . 毛泽东指出,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开始时往往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对于科学和艺术上的是非问题,应提倡自由讨论。材料表明毛泽东
A.指导了科学和艺术的融合B.以行政手段配合学术讨论
C.完善了学术界的是非标准D.希望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