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成祖:正式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16世纪~18世纪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
2 . 下表为“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性质书院比例表”,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理学取得正统地位
B.商品经济促进思想繁荣
C.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D.思想控制日益强化
3 .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君主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1-19更新 | 105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4 . 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A.女性自主意识凸显B.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C.封建礼教与时俱进D.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5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
A.“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B.“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
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6 .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2016-11-27更新 | 219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江山中英文学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
A.经世致用思想观念B.两汉经学专事考据
C.儒者都是圣贤君子D.宋明理学高明广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500来年中国经济伟大复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6-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9届高三文科部分押题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庶人非下,侯王非高”李贽《焚书》
“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王夫之《读通鉴论》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日知录》
“破国亡家,流毒无穷,孰为之而孰主之?非君其谁乎!”唐甄《潜书远谏》

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B.都提出了实行仁政的主张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10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2019-01-30更新 | 16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