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四线,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材料二   借书籍的编纂,剪除各种异端。直到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还尚能容纳各书,“直取原文,未尝擅改片语”。然而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就大不一样了,乾隆进行了直接干预……讽刺派代表作《儒林外史》不得收入。与此同时对非儒学正统的爱情作品,清统治者一律斥为“淫”,禁止刊行,如《红楼梦》就被严行禁止。故“四库全书书不全也”!

——林岷《中国文化史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
2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有力捍卫
D.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总结捍卫
2018-09-22更新 | 1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8年10月16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3-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3 . 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018-07-04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教师版)
4 .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分析它们最终(汉代)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批判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并分析批判思潮出现的背景?
5 .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2016-11-27更新 | 219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历史试题
2019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同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变化息息相关
B.明末儒学的发展体现出世俗化为主流
C.明末儒学家们否定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长远的发展
2019-04-22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4月27日 《每日一题》必修3-周末培优
7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2018-01-10更新 | 17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强化练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8 . 明末清初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都曾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他们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据此可知
A.君主专制导致明清王朝更迭B.推翻君主制度成为了社会共识
C.儒学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冲击D.经世致用有利于政治制度变革
2020-03-14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9 . 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10 . (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
A.经世致用思想观念B.两汉经学专事考据
C.儒者都是圣贤君子D.宋明理学高明广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