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明初松江地区文人结社之风盛行,文人结社基本是地方性的,也有跨地域的全国性结社活动,随着明清的改朝换代,在政治高压与文化专制的双重打击之下,文人结社成为强弩之末,日趋萎缩。据此能够认定的史实是(       
A.文人结社之风起于明初B.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
C.商品经济不断走向繁荣D.明末文人结社日趋萎缩
2022-04-09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这里“黯然失色”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新的经济因素发展不充分
C.明清之际社会动荡不安D.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3 . 《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中进士后其母去世。荀玫欲向朝廷递呈“丁忧”,而王惠则以现今选考科、道在即为由,劝荀玫隐瞒此事。还吩咐荀家将“来的家人把孝服做速换了”“不许外面的人知道”。这体现了(     
A.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B.科举取士与儒家伦理的冲突
C.明清小说对传统道德的批判D.商品经济带来丧葬礼仪变迁
4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科举考试以程朱理学为标准
C.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D.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5 . 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A.顺应普通民众要求B.凸显“家国一体”观念
C.孕育近代启蒙思想D.动摇了儒家的统治地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这段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明朝末年思想启蒙的延续与遗响。思想启蒙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开始对西学输入做出的频繁回应,并孕育出新的观念,与此时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同步发生,形成互动态势。对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情欲生活方式的肯定,构成了反专制的舆论基础,是对近代欧洲人性论解放潮流的呼应。

——摘编自杨念群《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的思想与社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7 .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下列各项能够说明儒家“一手指向未来”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存天理,灭人欲”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8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2019-10-25更新 | 524次组卷 | 33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4-【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9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彻底冲破了宋明理学弊端是这种转变的影响
2020-07-28更新 | 244次组卷 | 33卷引用: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检测题2
10 . 当代学者刘志琴认为:“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种“异质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D.“西学东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