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并天下人都认为公正的自然法律。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百度百科
材料二伏尔泰不遗余力地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宗教狂热使科学本身也变成了它的同谋者,并扼杀理性”。伏尔泰自述:“我跑了很多不幸的弯路,疲惫因顿,……我又回到洛克这里来了,就像一个浪子回到他父亲那里一样。”伏尔泰反对不可知论,对理性怀有信心,他说:“我们不应当因为人类不能认识一切,就阻止人类去寻求于自己有用的东西。”——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三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简析陈独秀由此拉开的这场思想运动的历史价值。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着眼点有何不同之处,说明其中隐含着两人何种相同的政治诉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2 .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围绕中国古代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学者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摘编自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传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1689-1755年)《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就上述材料而言,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作者的史料依据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阐明你的理由。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 . 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名画鉴赏

(1)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材料三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并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五

(4)材料四中,恩格斯认为“理想化的王国”本质是什么?材料五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之中最重要的一条脉络,从先秦孔孟的创立形成到宋明朱王的继承发展再到现当代中国新儒学的兴起,儒家思想一直都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西方各个思想流派,人文思想都是贯彻始终。
——摘自《文明之旅》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源头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5 .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邮件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法两国间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B.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启蒙思想家关注中国儒家文化和政治D.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6 . 卢梭说,以绞死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这一观点(          )
A.体现了社会契约的主张B.解释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C.体现了权利对等的理念D.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014-12-11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涡阳县第四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包括(   
①“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②“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③“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④“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