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层面人与自然从“万物始于水”到经典力学,是人类探究科学以增长知识,认识自然以摆脱神话和宗教迷信束缚的漫长之路
第二层面人与国家从古希腊“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到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由、平等、充满正义的“理想国”
第三层面人与自我从“认识你自己”到人人生而平等、弘扬理性,人类逐渐关注自我修养,尊重生命价值的心灵家园

——摘编自庞友海《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人文精神”进行解读。(要求:对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均可,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③反对封建宗教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崛起的一代启蒙思想大师,也接受孔子思想熏陶,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旗帜,将其发展到最高度、阐发到最强度,为法国启蒙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和重农学派代表魁奈,都表现出对孔子学说及其价值的虔诚与敬服,伏尔泰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德君。狄德罗借助中国文化的材料,利用作为百科全书主编的特殊地位,开展对法国现实的无情批判。魁奈认为《论语》满载原理及德行之言,胜过于希腊七贤之语。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研究孔子,进而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入1789年的《人权宣言》。

——摘编自陈奉林《孔子在欧洲》

材料二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清人“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睡狮”惊醒。社会从渐进式的演变,骤然发生了急剧性的变迁,这种脱离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把中国带入了西方式发展的轨道。随之,文化思想领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孔子儒学遭遇空前的危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诸贤们,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和吴虞等知识分子,称孔子为中国历史的祸根,并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热潮,孔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环,一时间尊严扫地,甚至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孔子长期的圣人尊号也被许多人改为“孔氏、孔老二、盗丘”等。

——摘编自傅丽丽《陈独秀孔子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待中国传统儒学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儒学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价值分别作出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这反映了伏尔泰
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
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值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主义”思想源于公元前3世纪初的古希腊,其关注的是人本身的生存和道德问题,它以普遍主义人性假设为基础描述跨越国界的、对人类的博爱,解决的是“如何对待异乡人”的伦理问题。至19世纪,世界主义思想逐渐盛行于欧洲。康德以世界主义法为基础,认为“世界公民”具有参与世界交往的权利,世界主义是超国家主义的,这里的公民身份不再只是代表一种国民属性,而是世界主义共同体中的公民。

材料二   “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是儒家世界主义思想的经典表述,也是梁启超天下思想的追求。他指出,所谓“天下”即人类全体,这是世界主义的真正本质。他重新从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沿着信家大同世界的主张,寻求世界主义思想的根据。在对“世界主义”的认识变化中,他再次闹释了“国家”概念,并在“国家”中观照“世界”,破除了根深蒂固的传统中国为“天下”的传统世界现。

材料三   当今中国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新兴大国,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2011年中国政府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坚持的原则,也是中国奉行的世界主义主张。

——以上均摘编自王金良《大同、国家与天下-梁启超的世界主义思想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世界主义思想的特点,简析19世纪世界主义思想在欧洲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天下思想与当今我国提出的世界主义主张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我国奉行世界主义主张所面临的挑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8世纪,是西方近代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西方近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向性特征与近代西方社会民主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互相契合。西方近代思想所奉行的人文主义思潮往往与"自由""光明""反专制"等近代政治观念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现世的生命似乎有了更加宝贵的内在价值,拥有了一种激动人心的存在意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为了精神自由,前者指向艺术自由,后者指向宗教自由。至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所形成的思潮几乎全部融合于当时人们的政治及宗教态度中,成为19世纪的新的宇宙观。

——摘编自张曦予、徐蓉《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多向性特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美国学者彼得·盖伊指出:“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闹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启蒙思想家
A.缺乏人文主义的情怀B.践行了理性主义的原则
C.言行出现相悖的现象D.忽视了道德的核心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秋德罗(1713-1784年)阅读了中国经典之后,称赞中国是最开明的国家,认为孔子的学说符合他们所倡导的道德和理性。这表明狄德罗
A.客观认知了当时的中国B.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C.改造了孔子的思想学说D.倡导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2020-12-0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0-10-13更新 | 1145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