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B.否定理性的价值
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主张美德即知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A.“自由是天赐的”
B.“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2018-01-19更新 | 395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蛊惑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
A.苏格拉底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信仰法治,遵守法律
B.古代的雅典是一个高度文明法治社会
C.苏格拉底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挑战权威,追求自己的尊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他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此,他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材料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相对于探寻自然本源,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类本身,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正义与非正义、勇敢与怯懦、诚实与虚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对智者学派作了彻底批判
B.承认人在社会的崇高地位
C.较为理性地追求人文精神
D.已经具有完善的治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这种观点产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
B.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C.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人们重视对人的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主张知德合一。这说明二者都
A.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2017-12-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2017-12-01更新 | 318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都体现了()。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C.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2017-11-19更新 | 144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