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戏曲真神奇》中这样唱到:“行船只需桨在手,扬鞭即可把马骑,挥臂游出五湖水,抬脚便是上楼梯”。这反映了中国戏曲的什么特点
A.程序化
B.生活化
C.写实性
D.虚拟化
3 . 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在《盛唐气象》部分做出下列解说,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是
A.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B.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
C.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D.古代戏剧达到成熟
4 .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5 .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幅对联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A.真实性
B.通俗性
C.虚拟性
D.优美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换句话说,社会生活往往影响作者创作的风格和特点,使人们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潮流。
表一
故事一
《明史·列女传》中记载:“杨氏,慈溪人,字同邑郑子琜。洪武中,子琜父仲缴戍云南。明制,子成丁者随遣,子琜亦在戍中。杨年甫十六,闻子琜母老弟幼,请于父母,适郑养姑,以待子琜之返。子琜竟卒戍所,杨与姑抚诸叔成立,以夫从子孔武为嗣,苦节五十余年。”
故事二
薄伽丘《十日谈》第六天故事第七则《菲莉芭胜诉》故事梗概:美貌多情的少妇菲莉芭因犯通奸罪被押上审判台,按法律她应该被处火刑,但她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成功地为自己辩护,并且指责法律对妇女不公平。她逃脱了惩罚,那条残酷的法律也得到修改,规定只有因贪图金钱而背叛丈夫的行为才受制裁。这才是一个“人性的法庭”,菲莉芭胜诉是对人性的尊重。

从表一两则故事中分别提炼出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至少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利用材料,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6月小班化成果验收历史卷
7 . “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杂剧和散曲
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2016-11-27更新 | 370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9 . 下列关于南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B.主要是在宫廷内流行
C.体制比较自由
D.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2016-11-2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