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之一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仅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算速度就提高10倍,存储量增加20倍。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比,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30多万倍,体积却大大缩小。”这段材料集中说明了
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D.科技自身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计算器的演变

古代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

近代早期
162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根据对数原理发明了对数计算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它一直使用到袖珍电子计算器面世。

19世纪前期
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此后,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器。

19世纪中后期
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行进行加减四则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制表机,这台制表机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使预计10年的统计工作仅用了1年零7个月就完成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20世纪中期
1946年,ENIAC诞生。其特点就是采用电子器件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同以往的计算机相比,ENIAC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21世纪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权,每个网民者有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A.内容更广泛B.主体更平等
C.沟通无阻碍D.手段更隐蔽
4 . 对如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017-08-04更新 | 2625次组卷 | 5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5 .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曾经将“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见下图),其封面注释:“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主要反映了
A.《时代》杂志提倡个性自由B.互联网取代传统交往方式
C.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D.大众传媒控制信息时代
6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1851年1855年1913年
在校大学生12400人16760人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198219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 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四 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7 . 观察如图,可以推知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2016-11-27更新 | 798次组卷 | 26卷引用: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课时练习卷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它促进了哪些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8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1-2020十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选择性必修2-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