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20世纪前半期,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同样会发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业活动中。这里强调的技术创新(        )
A.脱离商业活动B.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C.与战争联系密切D.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 .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3 . 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它大众传媒
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4 . 曾有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2016-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7.4向距离挑战随堂测试
5 . 《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
①公共汽车
②公共马车
③火车车厢
④计算机系统的总线。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6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11-27更新 | 548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1-2020十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选择性必修2-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8 . 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影播映员—火车司机—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影播映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管理员
C.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影播映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电影播映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9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10 . 伊朗门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