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民众对“一战”的战败感到沮丧,怨恨战后不公平的条约。这种糟糕的情绪成为孕育纳粹运动的温床,导致后来希特勒决定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以恢复往日的强大,消灭“不洁净的种族”。这最终导致德国600万人失去生命,以及战后数百万难民移民。

——摘编自杰弗里·瓦夫罗《历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开始了新的厮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打破,世界重新陷入一种无序状态。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考虑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在一系列会议上,盟国都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最终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尔塔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中国“以工代兵”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A.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B.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促使华工精神享誉于国际社会
D.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贡献巨大,她们不仅做护士工作和为部队提供娱乐,而且还担任司机、办事员、工厂工人等。她们表示,在男性专有的领地中她们可以和男人做得一样好。据此可知(       
A.二战后消除了歧视妇女现象B.没有战争妇女无法获得解放
C.妇女运动有其客观社会基础D.妇女已获得与男性同等地位
2022-07-14更新 | 37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战前,列宁曾说:“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下列关于一战的观点与列宁上述认识相近的是(     
A.“垄断资本的形成,孕育着世界性战争”
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协约国为消灭种种黑暗主义、发展种种光明主义而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4年一战开始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1916年,威尔逊却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而对全世界提供款项的人,应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这反映了美国旨在(     
A.维持世界和平B.维护国家形象
C.放弃“孤立政策”D.攫取世界霸权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历史影响。
(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7 .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       
A.学习西方建设民族民主国家B.实现中华民国主权的真正统一
C.参加国际联盟维护国家利益D.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

——摘编自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材料三   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

——摘编自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矛盾的焦点。用一句话概括一战爆发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4年圣诞节,士兵们跑到无人区,在有些地方甚至跑到对方的战壕里举行庆祝活动。当苏格兰人、英格兰人、萨克森人、威斯特伐利亚人(注:萨克森、威斯特伐利亚均为德国地名)在一个共用的大墓两边排好队,牧师用英语念诵,一名神学院的学生又用德语念诵了一遍,他们之后又用双方的语言逐字念诵了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这段材料(     
A.揭露政府虚假宣传B.预示战争即将结束
C.反映民族矛盾消弭D.折射人类和平心声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中立权利的挑战与践踏,威尔逊提出了一种“内嵌”于国际联盟的新海洋自由构想,赋予海洋自由很强的政治与法律意义,主张以集体安全抑制战争,实现“绝对航行自由”。但是,在巴黎和会后期,威尔逊实际上放弃了海洋自由构想,转向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这种变化反映出(       
A.凡尔赛体系下隐藏的矛盾B.两极格局下的对抗与冲突
C.战后欧洲整体实力的衰落D.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诉求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