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
2017·全国·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发人深省的教训是,即使没有人愿意或想要战争,战争仍有可能爆发。英国、法国以及后来参战的美国都坚信,“普鲁士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而德国人相信,他们嫉妒的邻居们阴谋包围并摧毁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唯一的罪责是经济上获得成功,然后,也出现这样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远非和平的力量,正是它策动了战争。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或者是因为存在着对市场和原材料的战争。……在保卫国家方面,人们越来越有更大的利害关系。这是民主化和财富增加的必然结果。尽管结果往往是不完美和不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市民都有意愿保卫自己参加其中的政治团体。1914年证明,当他们想到自己的国家正遭到攻击时,整个欧洲所有国家的群众和阶层都非常激进爱国……欧洲的人们用狂喜而不是悲伤来迎接战争,这一事实在最后的分析中要比所有的外交细节都能更深入地解释战争的到来。

——摘编丹尼斯•舍尔曼著《西方文明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提出的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争”给予我们的历史启示。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潘人杰等《时代、格局和人——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学者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4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B.英法战争
C.普法战争D.法俄战争
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