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及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分析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C.浮萍能分泌一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故引入浮萍可减少水华的发生
D.若将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超出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导致其中的生物大量死亡
2024-04-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生物试题
2 . 北极苔原是北极地区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种类极少,其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细菌的细胞构成,能够耐受零下130无的严寒、60笔的高温,以及强紫外线辐射,成为该生态系统的支撑。从地衣中提取的地衣多糖,已证明具有极好的抗癌和抗艾滋病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北极苔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地衣多糖的抗癌和抗艾滋病效果,体现了巨大的间接价值
D.地衣为适应恶劣的北极苔原环境而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
2024-04-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2023年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科学防治荒漠化,有你有我有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封山育林,禁止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可避免土地荒漠化干旱化
B.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D.引入外地树种,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2024-04-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民勤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4 .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湿地类型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简单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水平减小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湿地中的鸟类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
2024-04-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5 . 虽然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不时受到外来干扰,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能保持生态平衡。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
C.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D.生态平衡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该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024-04-0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题
6 .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各组分恒定不变,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
D.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7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是生态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平衡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各组分恒定不变,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
C.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即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2024-04-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消除轻度污染
C.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条件,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D.若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导致鱼类死亡,进而加剧污染,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9 . 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B.Pg达到最大值时,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未达到最强
C.Pg与Q的交点对应的年份,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是Pg的一半
D.各种群的数量在演替过程中都在增加,达到平衡时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10 . “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捕食者的捕食行为。某岛屿上中型肉食动物浣熊的天敌——大型肉食动物被人类捕杀殆尽后,浣熊大量捕食蟹类(如红黄道蟹)和鱼类(如线 鳚),导致该岛屿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探究恢复该岛屿生态平衡的对策,研究者在观测区播放浣熊的捕食者(大型肉食动物)和非捕食者的叫声,一段时间后调查统计观测区相关数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会导致该岛屿的物种多样性降低
B.恐惧使浣熊躲避或离开观测区,并减少了捕食时间
C.该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播放浣熊捕食者叫声的对策有利于恢复该岛屿的生态平衡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