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及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分析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荀子·天论》中提及“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从生态学观点对其理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和”可以理解为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B.“生”可以理解为自生,是一种系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C.“各得其养”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D.这两句话说明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一定要顺应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规律
2024-05-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决定群落中植物地上分层的因素有阳光和温度等,地下分层有水分和无机盐等
C.生态系统能够保证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即处于生态平衡状态
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024-05-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一)
3 . 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根能分布于土壤深层)树种,植株高度一般为3~4m,喜光;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1m左右,耐阴。某农场拟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下列关于这两种植物搭配种植后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合理利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能较大程度地提高该农场利用太阳光的能力
C.可为动物提供更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D.强烈的种间竞争会降低农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4-05-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高中生物
4 . “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类型之一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堆肥和沤肥更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有机肥中的能量
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达到了生态平衡
C.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024-05-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5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环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机遇。某林区曾经遭受火灾,造成部分天然林死亡,为了尽快恢复该地植被,当地采取人工营造方式培育了人工林。若干年后,某研究小组分别调查了该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结构组成,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人工林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物种丰富度较大的是天然林
C.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水平结构呈均匀分布
D.增加植物种类可作为人工林虫害防控的措施之一
6 .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B.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保持不变
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三个特征
D.生态平衡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的能力
2024-05-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生态系统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称为置位点,在置位点范围内,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在A、B、C之间的信息传递均为双向
B.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其结构越复杂,偏离就越大,反馈调节越强
C.反馈调节在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
2024-05-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测试生物试卷
8 .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D.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024-05-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从“清水态”草型生态系统向“浑水态”藻型生态系统转变。塞氏盘为测量地表水透明度或透光度的专用工具,使用时将塞氏盘徐徐沉入水中,待盘面下沉到刚好看不清的深度时,此深度即标记为水体透明度。透明度大小取决于水的浑浊度(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体的透明度可随季节、昼夜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变属于群落演替
C.透明度太小,可能是水质被污染,进而引起鱼类大规模死亡
D.湖泊中生产者越多,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0 .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进而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
B.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别分泌TRH和TSH
C.富营养的水体中藻类疯长,藻类死亡后引起水体进一步恶化,属于正反馈调节
D.害虫数量增加,食虫鸟随之增多,进而使害虫数量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