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3.5亿年前,大气中O2浓度显著增加,CO2浓度明显下降成为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玉米具有图中所示的CO2浓缩机制,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可将HCO3-转化为有机物,该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进入相邻的维管束鞘细胞释放CO2,提高了Rubisco(一种催化CO2固定的酶)附近的CO2浓度,已知PEP与无机碳的结合力远大于RuBP(C5)。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植物无机碳的固定场所为__________细胞的叶绿体,据此可以推测,夏天中午玉米可能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物质中,可由光反应提供的是___________;图中由Pyr转变为PEP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
(3)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还会进行光呼吸,即O2与CO2竞争性结合RuBP(C5),O2与RuBP在Rubisco酶催化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的过程,该过程会消耗ATP和NADPH,因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降低光呼吸。
①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光呼吸,理由是___________
②从反应条件和能量来看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
(4)低温胁迫使植物生长延缓,发育受到抑制,是制约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下表表示对照组和低温胁迫组测得的植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比较:
组别对照组低温胁迫组
净光合速率6.203.66
气孔导度0.1820.138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242252
据表分析低温胁迫下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气孔因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在晴朗无云的夏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一种蔬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日变化,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与10时相比,7时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低,此时,主要的外界限制因素是_________;从10时到12时,该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
(2)为探究如何提高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小组成员将菜地分成A、B两块,10~14时在A菜地上方遮阳,B菜地不遮阳,其他条件相同。测得该时段A菜地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比B菜地的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成员又将相同条件的C菜地的上方和四周用遮阳网全部覆盖,测得棚内温度比B菜地高,一段时间后比较B、C两块菜地的蔬菜产量。与B菜地相比,C菜地蔬菜产量低,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5更新 | 706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题(新高考)
3 . 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五十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五十肽增加了6个氧原子
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4个H2O分子
D.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2020-10-09更新 | 236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总糖、脂肪含量变化趋势曲线,其中蛋白质含量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且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
B.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后,有机物干重可能短暂增加,但总体趋势是减少
C.种子黑暗条件下萌发总糖含量下降的唯一原因是呼吸消耗糖类供能却不进行光合作用
D.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过程中蛋白质、RNA等种类增加,鲜重增加
5 . 夏季研究人员用图1装置探究黑藻的光合速率在24 h内的变化情况,其中长方体容器被滑板P(可以左右自由滑动)分成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S1S2S3表示相应图形面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影响图1中黑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实验过程中应____(填“打开”或“关闭”)图甲装置的阀门K,NaHCO3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表示叶绿体吸收CO2的区段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为____________(用S所代表的面积表示)。
(3)图2中,f点时黑藻产生[H]的结构(部位)有____________;bd段和gh段都呈下降趋势,请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马铃薯块茎是植物储藏养分的器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可由ATP 直接提供,亦可借助 H+浓度梯度,下图为马铃薯块茎细胞内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部分物质跨膜转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主要分布在_____(细胞器)中,水解后可形成还原糖,可加_____ (试剂)水浴加热后观察是否出现_____(颜色)来判断。
(2)马铃薯块茎细胞在氧气充足时产生 ATP 的结构有_________,产生 CO2的场所是_____;在无氧环境中只能进行厌氧呼吸,此时丙酮酸将被_____还原。
(3)过程②H+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过程④丙酮酸的跨膜运输_____(填需要或 不需要)能量。
(4)经研究发现,需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性物质所携带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 O2。据图分析,O2浓度的降低将_____丙酮酸运进线粒体,原因是_____
7 . 哈密瓜生产于新疆的哈密地区。在哈密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里,雨量适宜、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当地盛产的哈密瓜特别甜。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生长情况下,哈密瓜植物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________
(2)根结线虫病是哈密瓜植株常见病症,其根系各部位产生不规则瘤状物,会出现根变黑腐烂,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请简要分析植株染病后死亡的原因________
(3)哈密瓜幼苗叶片会出现黄化病症,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钾引起的。请设计实验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提示材料:长势相同的哈密瓜幼苗若干,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缺镁培养液、缺钾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20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研究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

(1)光照强度为a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照强度为b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
(2)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该阶段_____(填“野生型”或“突变型”)水稻CO2固定速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
(3)____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中。
2020-09-20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十中2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如图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步骤。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步骤②④⑥都需要显微镜进行观察,显微镜对焦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
(2)步骤②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生质层紧贴着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将0.3g/mL蔗糖溶液滴加在______,然后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⑤目的是_____________
(4)步骤①~⑥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_
(5)若利用一定浓度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代替蔗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可能是下图_______(其中深色区域表示颜色),所用的材料最可能是洋葱鳞片叶_________
2020-09-16更新 | 175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科研人员向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 NaHCO3溶液和必要物质,在适宜条件下进行闪光实验。结果如下图:

(1)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的必要物质有NADP+______,这是为了产生两种高能物质。只要供给了这两种高能物质,即使在黑暗中,叶绿体也可将CO2转变为糖。
(2)该实验直接测量出来的是______光合作用速率,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来表示一个光周期的光照时间内[H]和ATP的______,出现阴影部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据图推测,光能量、光照总时间和实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要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连续光照下的光合效率,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时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会有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闪光照射时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叶绿体中ATP的合成机理,科研人员将类囊体悬浮液的pH调整为4,使其内外部在这种酸性条件下平衡,然后将悬浮液的pH快速调整为8,结果合成了大量ATP.该实验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外,还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2020-09-13更新 | 10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高三开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