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会因体温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如图1所示。正常情况下C、W斜线交于S点,S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图2表示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一段时间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____平衡得结果。据图1可知,实线____代表冷敏神经元理由是___
(2)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C、W的放电频率斜线变为C'、W'。且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当该患者体温为38℃时,会____(填“产生冷觉”、“产生热觉”或“没有感觉”)。
(3)感染新冠病毒后,免疫系统也会发挥积极作用。据图2可知,免疫细胞产生的EP作用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此时体液免疫可通过产生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抗原结合,从而抑制____;细胞免疫过程中,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为_____
(4)综上可知,新冠病毒侵入后,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抗病有积极作用,原因是_______
2023-08-0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如上图为组成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RNA)的单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是腺嘌呤,则ATP中含有该物质B.RNA彻底水解能得到6种产物
C.判断DNA和RNA的唯一依据是②的类型D.RNA的氮元素存在于①中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病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机体会发挥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
(2)炎症反应有助于加强机体对病菌的消灭,但是如果病菌没有被清除,机体的免疫系统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并引起机体机械损伤,这种疾病被称为_______
(3)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细胞,当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
(4)目前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两次接种间隔一般为21天,若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的时间间隔小于21天,会减弱预防效果,原因是_______
4 . 2020年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疫情引起全球关注,同时也考验了各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和责任担当。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VID-19是一种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C.COVID-19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D.COVID-19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023-07-25更新 | 34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编号:B.1.1.529,),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2021年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数据表明在德尔塔变异毒株中,突变的氨基酸数量为18个,而在新毒株奥密克戎中则有43个。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
B.奥密克戎毒株与德尔塔毒株所含的等位基因不同
C.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增强是病毒与宿主相互选择的结果
D.新冠病毒侵入细胞后,细胞毒性T 细胞能裂解被感染的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细胞中的抗原
2023-07-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不再实施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新冠感染由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下列关于COVID-19和新冠感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VID-19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B.高温可破坏COVID-19蛋白质的肽键,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COVID-19
C.COVID-19是一种生物,也有生命,所以病毒是一个生命系统
D.COVID-19中既有DNA也有RNA
7 . 下图是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结构与原理,抗体1和抗体2可分别与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不同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1与抗体3可以特异性结合:胶体金吸收光能后呈现红色。检测时、将鼻、咽拭子中的样本洗脱到缓冲液后,滴加在点样处,样本沿箭头方向移动,之后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快速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抗体1-胶体金可以移动;抗体2、抗体3分别固定在检测线,质控线:质控线识别、捕获富余的抗体1-胶体金。
A.某些抗体可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体内至少会产生两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C.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的免疫学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D.若检测线和质控线均未出现红色,则被检测者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8 .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无须抗原预先致敏就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如图是该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当靶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如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时,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丧失识别“自我”的能力,此时NK细胞表面的另一类杀伤细胞激活性受体表达,发挥杀伤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K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而发挥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
B.NK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
C.NK细胞被活化后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穿孔素)使肿瘤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D.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NK细胞的活性可能较高
9 . 新冠病毒表面包膜上的棘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后,启动包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S1和S2是棘突蛋白的两个亚基,去除S1亚基,保留S2亚基,病毒不能识别宿主细胞;去除S2亚基,保留S1亚基,病毒能识别宿主细胞并与之结合,但不发生膜融合。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多种疫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CE2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伴随着生物膜的转移与融合
B.用咽拭子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利用了核酸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原理
C.棘突蛋白与ACE2蛋白的结合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D.单独去除棘突蛋白的S1亚基或S2亚基不能阻止病毒入侵细胞
10 . 下图是某种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①②代表大分子物质。下列关于冠状病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
B.结构简单,不易产生变异
C.遗传信息储存在单链②中
D.灭活的病毒可制作成疫苗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