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有关新冠肺炎的多项研究和观察表明,在缺乏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干预自身免疫损害(对抗由细胞因子引起的免疫风暴)和对症治疗(人工肺呼吸、胃肠外营养等)。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引发呼吸急促是机体调节用以补偿缺氧
B.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引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病毒依靠浆细胞分泌的抗体
C.细胞因子引起的免疫风暴在杀伤病原体同时会对机体自身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
D.临床上利用康复者的血清治疗新冠状肺炎患者,相当于免疫学上接种疫苗
2021-05-03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 . 抗菌肽又名多肽抗生素,内含20~60个氨基酸残基,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以及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体内的抗菌活性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最新研究表明,某些抗菌肽对癌细胞甚至病毒等均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菌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B.抗菌肽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不能保持正常渗透压而死亡
C.可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抗菌肽的产量,但最好选择真菌作为受体菌
D.对抗菌肽的研究可为治疗癌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提供新思路
2021-05-03更新 | 9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3 .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棘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膜上的ACE2蛋白结合实现感染。截止2021年4月12号,中国成为全球首个能提供三种生产新冠疫苗技术路线(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国家。三种新冠疫苗研发途径的技术原理如下:灭活病毒疫苗是用各种理化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再通过纯化等步骤制备出相应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将病毒的目标抗原基因整合到表达载体中,然后将表达载体转化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经诱导表达出大量的抗原蛋白,再通过纯化而得到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抗原基因重组到载体病毒基因组中得到的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灭活病毒疫苗中的“灭活”使新冠病毒失去_______________,但并不破坏该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基因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均需要获取S蛋白基因,获取过程是提取新冠病毒总RNA,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再采用PCR技术选择性扩增出S蛋白基因。PCR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S蛋白基因重组到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内,导入人体,在体内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改造后的腺病毒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与重组蛋白疫苗相比,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点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群体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若群体中有70%-80%的人具有新冠肺炎的抵抗力,就不会发生该病的大规模流行,即获得群体免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具有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B.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是获得群体免疫的主要途径
C.新冠病毒的变异会使疫苗的作用下降或丧失,故应加快易感人群的接种速度
D.若人群中有75%的人具有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就不会再出现新冠肺炎患者
2021-05-03更新 | 58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5 . 新冠病毒为 RNA病毒,包膜上的 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ACE2 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病毒的 RNA进入细胞。新冠病毒的 RNA 进入细胞后可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下图为新冠病毒 RNA 的部分序列(其中包含 S蛋白基因的起始部分)和 S蛋白的起始氨基酸序列,AUG 既是起始密码子也编码甲硫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蛋白的氨基酸数与 S蛋白基因的核苷酸数目之比为 1∶6
B.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 A 突变为 G 不影响 S蛋白的结构
C.新冠病毒的 RNA 在核糖体上从左向右移动进行翻译
D.由 S蛋白制备的疫苗可与病毒的 S蛋白结合,抑制病毒侵染
2021-05-03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是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是所有抗体中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采用的是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抗原抗体检测则是检测血清中的IgM和IgG。下图曲线表示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核酸检测和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IgM浓度的检测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IgG可以从乳腺分泌进入初乳,使新生儿第一时间得到抗体保护
B.人体感染后,新型冠状病毒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但仍需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平时注意戴口罩防护
C.核酸阴性、IgM阳性、IgG阳性,这种情况说明是感染的晚期,也可能是感染中后期,病毒未完全清除,但核酸水平低,没有检测出来
D.核酸检测与抗原抗体检测原理不同,任何一种方法均可准确检测出人群中的感染者
7 .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棘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发肺炎。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经过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需用到PCR技术,且检测时间较长,此方法是检测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_________________,但该方法不适合对可能处于潜伏期的疑似患者做早期排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我国重组新冠疫苗上市注册申请获得批准。现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有若干只健康实验动物、高纯度新冠疫苗、接种物(用于配制各种不同浓度疫苗制剂的溶液)、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照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表信息,得出接种新冠疫苗的较佳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40只)

浓度(VP)

剂量(支)

间隔时间(周)

抗体水平(相对值%)

1

4×105

2

2

94.43

2

5×105

2

2

96.26

3

4×105

2

4

97.56

4

5×105

2

4

98.87


2021-05-02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高三4月二轮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8 .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像SARS、新型冠状病毒这类病毒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人体虽然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适应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研究表明,S蛋白是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进而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是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病毒侵染机体后,上百万种浆细胞能接受该种病毒的刺激
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相同
C.T淋巴细胞接受该病毒疫苗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D.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抗体与S蛋白结合,从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与受体结合
9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ID-19)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种病毒均需先合成病毒RNA的互补链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B.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较强
C.SARS-COVID-19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
D.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并不都是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10 . 我国正在科学、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其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扩增培养,经灭活后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已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疫苗需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3~8周。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疫苗,提高人群接种率,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
B.灭活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失去增殖能力,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若Vero细胞的培养基中含35S,子代新冠病毒内可检测到放射性
D.接种2剂的目的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2021-04-13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邹城市任兴高中联盟高三4月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