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图为内啡肽镇痛机制示意图,内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减少引起痛觉的兴奋性神经递质(P物质等)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B.某些化学物质与P物质的受体结合也能减轻痛觉
C.若内环境中K+浓度过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内啡肽借助阿片受体进入感觉神经元与Ca2+竞争通道从而抑制Ca2+进入细胞
2024-03-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九中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将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正常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其静息电位为-70mV,动作电位的峰值为35mV。将蛙的坐骨神经纤维置于含有河豚毒素的生理溶液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峰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人误食河豚毒素后肌肉会松弛,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减弱
B.河豚毒素对钾离子通道无影响,但能特异性抑制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C.为保证蛙坐骨神经纤维的生物活性,实验中使用的生理溶液类似于组织液
D.增大生理溶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会变大
2024-02-24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3 . 乙酰胆碱(Ach)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在神经-肌肉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突触间隙中Ach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心律异常,临床上常使用Ca2+通道阻滞类药物治疗该类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2+通过Ca2+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Ca2+通道蛋白结合
B.Ca2+通道阻滞类药物通过减少突触前膜释放Ach治疗该类疾病
C.Ach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结合
D.内环境中Ca2+含量降低或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Ach减少
2024-01-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
4 . 毒扁豆碱等物质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分解,某种箭毒会影响突触后膜受体发挥作用,这些物质因而能影响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及肌肉的收缩,有时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信号在突触处的传递会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会进入细胞体进而影响信息传递
C.毒扁豆碱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D.一旦中毒后应立即就医,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2024-03-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洛因通过延长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停留时间增加愉悦感,但长期使用海洛因会引起神经系统发生变化最终使人上瘾。毒品上瘾的机制如图“甲→丁”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B.正常人体内,有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常被突触后膜重新回收
C.长期吸食毒品者萎靡的原因可能是突触后膜受体减少而不易与递质结合
D.吸毒后易兴奋原因可能是毒品增加了突触前膜对递质的重新回收
6 . 神经毒性物质积累使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造成神经细胞损伤,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渐冻症”。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如图所示,序号①~⑤为兴奋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过程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树突末梢
B.图中③过程表示囊泡从突触前膜向突触间隙释放谷氨酸
C.由图中④过程和⑤过程可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D.ALS患者服用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的药物可缓解病症
2024-0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甲、乙两只电表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及突触部位传递的情况。刺激部位和测量部位如图1所示,图2是图1某处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图。已知药物X可以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图2中bc段由Na+内流所致
B.静息状态下,图2中a处膜电位为-70mV主要与K+外流有关
C.适宜电刺激N处,可判断兴奋在图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用药物X处理后,适宜电刺激M处只有一只电表发生一次偏转
8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γ-氨基丁酸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受体,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
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一致
C.该种局部麻醉药需与辣椒素混合使用
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内流
2023-06-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当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时,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数量和亲和力均会下降,称为受体的下调。人脑中的多巴胺能够传递愉悦信息,而毒品可卡因也可使人产生愉悦感并有“成瘾”性,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多巴胺,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是回收多巴胺,从而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
C.可卡因可以阻止多巴胺回收,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维持较长时间的兴奋
D.可卡因会导致多巴胺受体减少,需要吸食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兴奋,因而“成瘾”
10 . 学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大有益处。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运动对学习和记忆的促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其中a表示过程,物质b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物质c为突触小泡膜上的某种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锻炼和劳动能通过增加b物质的分泌量来促进学习和记忆活动
B.物质b与AMPA结合起作用后,会使d处的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若a表示BDNF基因表达过程,则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D.若向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会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较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