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B.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协助扩散到达后膜完成信息传递
C.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D.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
2 .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增多”“减少”或“不变”)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减弱”或“增强”),造成毒品依赖。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Ƴ-氨基丁酸,Ƴ-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兴奋”或“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增多”或“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3 . 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C.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
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
2023-10-01更新 | 20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卷
4 .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2)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这一过程可以用图中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毒品成瘾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吸毒成瘾者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______________,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河豚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从而导致神经麻痹等,使人迅速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可以作为镇痛和局部麻醉的药剂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D.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2023-08-15更新 | 33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17-18高二下·浙江嘉兴·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蛙类的坐骨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是混合神经。实验人员做脊蛙(无头蛙)反射实验时,将麻醉药处理左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左趾尖和右趾尖,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发生缩腿反射,“-”表示不发生缩腿反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用药前用药后5分钟用药后10分钟用药后15分钟
 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
刺激左趾尖++++-+--
刺激右趾尖++++-+-+
A.脊蛙没有大脑皮层,缩腿反射的中枢受到破坏
B.该麻醉药对传出神经的起效比对传入神经快
C.用药后10分钟,左腿的传入神经已经被麻醉
D.用药后15分钟,右腿的传出神经已经被麻醉
2023-04-27更新 | 36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8年10月15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7 . 中长期的太空飞行可导致宇航员肌肉萎缩,出现平衡障碍、无法站立等情况。研究发现,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肌肉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肌紧张减弱,肌肉活动减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回答下列问题:
(1)肌梭在反射弧中属于___,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
(2)已知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的结构类似。当神经递质传至肌肉细胞的细胞膜时,膜内电位变化为___时,肌肉兴奋。但肌肉兴奋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到神经中枢,原因是_______
(3)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过多,持续作用突触后膜引起_______过度内流,使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_最终吸水过多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8 . 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2019年底出现的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强大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产生疼痛感觉。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炎症因子ILs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Ca2+内流增加,据图分析炎症因子使Ca2+内流增加的原因是_____
(3)若使用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Ca2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由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物质,其靶细胞广泛分布于肝、肺、脑、淋巴组织等处,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s的合成。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够进入细胞核,请推测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作用的途径是_____
(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与甲状腺激素一样,它的分泌也具有分级调节。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_____
2022-11-0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图中的神经递质表示单胺类递质,蛋白M是受体。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递质的降解酶,其抑制剂(MAOID)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能够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X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可保证递质大量迅速释放
B.单胺类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进入细胞Y,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C.若细胞Y上蛋白M的数量减少,则可能会导致人患抑郁症
D.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9-10高二上·江苏扬州·期中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2022-08-23更新 | 497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选修)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