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协助扩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23-24高一下·广西南宁·期中
1 . 如图一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蛋白,具有离子选择性,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甲乙代表生物膜的成分,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
(2)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 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 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乙] _________的活动。
(3)O2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_上合成的,与③相比,④方式的不同之处是需要消耗_________,主要来自于_________ (细胞器)。
2024-05-10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多种多样。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小肠上皮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功能。此外细胞膜表面还存在______,其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注:甲:协同转运(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乙: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2)如图1所示,常见的主动运输有甲、乙两种类型。图2所示,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泵会将Na运输到肠腔,以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Na运输到肠腔的方式是图1中______(填“甲”或“乙”)类型的主动运输。在小肠腔面,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也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______(填“甲”或“乙”)类型的主动运输。
(3)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若Na—K泵停止工作,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据图2分析,原因是______
2024-04-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3 . 下图为葡萄糖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原尿中的水分子进入肾小管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目前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请你判断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
(3)钠钾泵同时具有催化ATP的水解和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024-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绿硫细菌是一种自养厌氧型细菌,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细胞内进行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如下图1和图2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推测,光合片层中菌绿素复合体是由菌绿素与____共同组成的,与高等植物细胞中叶绿素等色素功能相似,具有____光能的作用。
(2)研究发现,绿硫细菌缺乏处理氧自由基的酶。从图1光反应过程看,与高等植物的光反应过程是主要的区别是____,这种区别对绿硫细菌的意义是____
(3)图1中,ATP合酶以____方式运输H+。光合片层内腔中H+高形成原因包括内腔中H2S分解产生H+____
(4)图2的绿硫细菌暗反应过程(图中省略了ADP、Pi等部分物质)是一种特殊的逆向TCA循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

   

①图中CO2固定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
②在不干扰循环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绿硫细菌合成一分子己糖,至少需要消____分子ATP和____分子CO2
2024-03-20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盐化是目前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土壤中Na+浓度过高时,对植物形成胁迫,Na+不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即可通过通道蛋白A进入根细胞中,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耐盐植物能够通过载体蛋白B将根细胞内过多的Na+转运出细胞,以减少盐胁迫造成的影响,其相关的部分转运机制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细胞将H+泵出细胞是______梯度进行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特点。
(2)载体蛋白B的作用是______
(3)若使用ATP合成抑制剂处理根细胞,则______,膜内外H+浓度梯度降低,导致驱动Na+排出细胞的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无变化”)。
(4)研究表明,Na+的吸收速率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高浓度Na+首先影响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致使植物根细胞吸收Na+过多而排斥了对另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导致植物细胞内部离子失衡。Ca2+能缓解某耐盐植株的高盐胁迫,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该结论,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该植株幼苗、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含高浓度NaCl的完全培养液等
②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该植株幼苗,置于含高浓度NaCl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b.甲组加入2ml蒸馏水,乙组加入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甲、乙两组培养液中的Na+浓度。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_____,则表明Ca2+能缓解某耐盐植株的高盐胁迫。
2024-02-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6 . 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或果糖)的吸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葡萄糖是细胞主要的_______________。图中表示随着葡萄糖(或果糖)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吸收速率不再上升,说明细胞膜对两种物质的运输都需要_______________(“载体蛋白”或“ATP”)。
(2)为了研究小肠对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方式,实验小组观察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小肠上皮细胞在高浓度葡萄糖和果糖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发现如下现象:
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和果糖吸收方式的探究

组别

细胞

溶液(2ml)

现象

1

正常小肠上皮细胞

10%的葡萄糖溶液

先皱缩后膨胀

2

正常小肠上皮细胞

10%的果糖溶液

先皱缩后膨胀

3

呼吸酶抑制剂处理过的小肠细胞

10%的葡萄糖溶液

皱缩

4

呼吸酶抑制剂处理过的小肠细胞

10%的果糖溶液

先皱缩后膨胀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1组中,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细胞因为渗透_______________而皱缩,后因为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细胞内液浓度_______________而吸水膨胀。
②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该方式吸收葡萄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2024-02-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当涨破的红细胞将内容物释放之后,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起来说明____。为什么选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来研究细胞膜?____
(2)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____
(3)将猪的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
2024-0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
   
(1)假如物质②为葡萄糖,则其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_____,根据图示,物质②从体外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在B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B中时,能与其中的酸碱缓冲对发生作用。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此外,内环境的主要理化性质还有________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实验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
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a、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理由是_____
9 . 土壤盐化是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不需能量就能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H电化学梯度的势能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图中Na排出细胞所需的能量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____________,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降低细胞内Na浓度。
(3)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硅积累作物,能够吸收和积累丰富的硅。研究发现,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细胞中的Na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原硅酸,NaCl,植物培养液,原子吸收仪(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实验思路:将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置于植物培养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

(1)据图1分析,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 _______,可推知植物B是 _______
(2)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通过图2中的通道蛋白以 _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
(3)随着外界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浓度 _______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若细胞中Na+和Cl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_______,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据图2分析植物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机制:当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细胞质中Na+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增强其对高盐环境的适应。
2023-12-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二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