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8 道试题
2014·江苏·三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染色体缺少某一片断,用“-”表示)。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2
D.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2024-04-30更新 | 4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京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2 .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幼红细胞比造血干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弱
B.幼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的核基因组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C.排出细胞核、细胞器丧失等有利于红细胞运输氧气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会启动凋亡基因的表达使自身凋亡
2024-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树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树线以下分布着以乔木为主的森林,而树线 以上则是矮生灌木丛或草甸等,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线上下的主要植被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阳光
B.图1不同海拔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成正相关
D.植被厚度较大时,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
4 . 人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支配同一器官,如唾液腺的血管平滑肌同时受交感 缩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支配血管的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缩小,利于完成排尿反射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能对血管进行支配,且二者作用效果相反
D.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5 .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是指受者的免疫系统对供者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指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与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B.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只与细胞免疫有关
C.一般器官移植如肾脏移植等不可能导致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D.供者和受者一半以上的HLA相同或基本相同,就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6 . 科研人员在某一时刻选择了养殖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处最可能是养殖场排泄物的排放点
B.2~3 处是需氧型细菌大量活动的河段,此段大量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盐
C.3~4处应该有大量自养型藻类繁殖,与此同时需氧型细菌的活动会进一步加剧
D.1~4处溶氧量的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4-02-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佐剂有助于增强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有铝盐佐剂等。研究发现,灵芝孢子多糖作为流感疫苗的口服免疫佐剂能显著提高小鼠T细胞、B细胞活性和抗体水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设计空白对照组、疫苗组、铝盐佐剂组、灵芝孢子多糖组来验证上述结论
B.灵芝孢子多糖能显著增加抗体浓度,可直接作为良好的人用流感疫苗佐剂
C.灵芝孢子多糖能促进T 细胞、B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
D.灵芝孢子多糖可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
2024-02-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尿崩症患者排尿量会异常增大,若是因抗利尿激素 (ADH)   不同程度的缺乏导致, 称为中枢性尿崩症;若是因肾脏对ADH敏感性降低导致,则称为肾性尿崩症。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进而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DH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B.可补充外源 ADH 对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C.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的ADH水平较正常人偏高
D.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促进对Na+的重吸收
2024-02-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组分,A 、B 、C 、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图中的甲代表_______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可概括为________
(2)乙中的B 和 C 分别属于________级消费者。调节C 、D 之间种间关系的信息类型除了物理信息外,还有 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图中的甲和大气中的 CO₂库之间的双向箭头代表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于该说法,你的观点是 __________ (填“赞成”或“不赞成”),理由是__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代表桑基鱼塘,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有 ________。丙在该鱼塘的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
2024-02-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生物在某一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它常用来分析不同物种间 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如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 和 图 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w 这个比值,与种间竞争成反比,与种内竞争成正比
B.图 a 中物种1和物种3之间没有种间竞争,两者是原始合作关系
C.种内竞争促使两物种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促使两竞争物种生态位分开
D.如果资源有限,图a 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2024-02-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