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外泌体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质、RNA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通过传递生物信号分子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利用外泌体以囊泡形式作为新型药物可递送多种核酸类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泌体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B.外泌体可递送RNA、DNA分子
C.外泌体传递生物信号分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D.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形成外泌体
2 . 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可分为三大类,即膜脂、膜蛋白和糖类。几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依据膜类型的不同,细胞类型的不同以及细胞不同的发育时期而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脂是细胞膜的基本成分,约占膜成分的50%,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B.膜蛋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约占膜成分的50%,膜的大部分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完成
C.真核细胞质膜中的糖类均同膜脂或膜蛋白相连,即以糖脂或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质膜上
D.真核细胞质膜上的糖类分子统称为糖被
3 . 紫杉醇为抗肿瘤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易溶于有机溶剂。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将紫杉醇药物包封于具有类细胞结构的脂质体微粒中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如下图),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对照组

脂质体药物组

游离药物组

药物浓度(mg/kg)

0

20

35

20

肿瘤重量(g)

1.379

0.696

0.391

0.631

肿瘤抑制率(%)

49.4

71.6

50.1

A.紫杉醇药物应处于图示脂质体的a位置
B.在脂质体表面加上靶向信号分子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
C.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
D.20mg/kg的脂质体药物组比35mg/kg脂质体药物组抗肿瘤效果更好
2023-09-04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生物试题
4 . 学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被激光照射的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1)细胞膜以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此外还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①被漂白区域内细胞膜成分分子带有的荧光染料的荧光会___________;②被漂白区域内外的细胞膜成分分子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使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被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所需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组成细胞膜成分分子的运动具有_____(填“促进”或“限制”)作用,该结果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推测②。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性。
(4)最终漂白区域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推测可能的原因:①荧光染料的荧光强度会随着时间流逝自主___________;②漂白区域外某些被荧光染料标记的分子处于___________的状态。若要证明推测①的成立,可以设计一个对照组,该组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进行相同的处理,再对细胞膜上某一区域进行高强度激光照射,同时______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_
5 . 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分子的尾部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作用
B.通道蛋白跨膜部分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
C.方式2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通道蛋白会发生空间改变
D.水通道蛋白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能发生质壁分离
6 .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当细胞所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会发生相变,即从流动的液晶状态转变为固化的凝胶状态。已知细胞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越高,细胞膜的相变温度越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膜蛋白在生物膜中的分布位置是固定的
B.维持凝胶状态是实现细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
C.耐寒植物的细胞膜中脂肪酸不饱和度较高
D.细胞膜中脂肪酸饱和度越高,流动性越强
7 . ABC转运器最早发现于细菌,是细菌质膜上的一种运输ATP酶,属于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蛋白家族,他们通过结合ATP发生二聚化,ATP水解后解聚,通过构象的改变将与之结合的底物转移至膜的另一侧。多药物抗性运输蛋白(MDR)是真菌细胞膜上的ABC转运器,与真菌类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其细胞膜更加多功能化
B.ABC转运器是一种膜蛋白,可能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C.MDR能将外界的药物分子主动吸收到细胞内部,从而使真菌产生耐药性
D.ABC转运器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8 . 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1)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体现了液泡膜____________的特点,液泡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液泡内,该过程中转运Na+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
(3)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 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4)为验证Ca2+在高盐胁迫下对盐地碱蓬吸收Na+、K+的调节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实验:
①实验材料:盐地碱蓬幼苗、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含NaCl和KCl)、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等。
②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盐地碱蓬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进行培养:
b.甲组加入2mL蒸馏水,乙组加入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高盐培养液中Na+、K+浓度。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与甲组相比,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说明Ca2+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
9 .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细胞膜发出荧光。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图1)。通过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B.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可能是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发现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具有促进运动的作用
D.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10 . 黑死病(一种鼠疫,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曾在欧洲肆虐了几十年,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下列关于耶尔森氏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耶尔森氏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生物膜系统
B.耶尔森氏菌分裂时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属于无丝分裂
C.耶尔森氏菌细胞膜符合由磷脂单分子层组成的流动镶嵌模型
D.耶尔森氏菌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