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研究膜的流动性除了与膜蛋白和磷脂的运动有关外,还与胆固醇密切相关,同时胆固醇对细胞中的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图1表示胆固醇的分子简式,图2为细胞外的胆固醇转移至内质网的过程图,图3表示不同胆固醇含量的脂质体的微黏度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胆固醇属于______________,是构成______________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据图2分析,细胞外的胆固醇能够转移至内质网,其中内质网驻留蛋白可能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荧光标记技术追踪内质网驻留蛋白,发现正常情况下内质网驻留蛋白存在于整个内质网内,当细胞外的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它会重新分配到邻接细胞膜的内质网囊腔,这种现象对于人体健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微黏度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呈负相关。据图3分析,正常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增加”)膜的流动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20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也有此支架
B.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能量转换有关
C.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D.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 .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为研究生物膜的特点,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用荧光物质标记某动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荧光淬灭(淬灭后荧光物质不再发光),随后该淬灭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淬灭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膜中分子的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该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并分布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如图1所示)。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细胞膜上的蛋白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_____(填编号),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_(填编号)。由此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3)初步研究发现,红细胞能快速吸水并涨破与其细胞膜上的CHIP28水通道蛋白有关,请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之一是磷脂分子,如图是用磷脂分子制备的一种人工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脂分子的“头”部是疏水基团B.该球体中间可包裹脂类物质
C.磷脂分子在膜上是静止不动的D.生物膜也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5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蛋白质种类

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

A

B

C

D

E

F

试剂甲处理后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处理后

-

-

+

+

+

+

还能保持


(1)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
(2)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
6 . 磷脂分子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头部亲水,尾部疏水。酶、抗体等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常用磷脂包裹制成微球体,因其外部结构与细胞膜类似,能很好的与细胞膜融合,所以更容易携带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进而发挥药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消化能力的蛋白酶不需要微球体运送
B.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C.推测微球体可以由一层或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D.在微球体内磷脂的尾部向着药物的方向
7 .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计算淬灭(漂白)部位荧光再次出现的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荧光在膜上一般不呈均匀分布状态
B.该技术可用来验证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升高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再现的时间不受影响
D.该技术可以测定组成膜的蛋白质或脂质的扩散速率
2021-11-2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脂滴是由内质网的单层磷脂包裹甘油三酯而形成的细胞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的能量平衡。在白色脂肪组织中脂滴主要是储存甘油三酯,储存能量;在棕色脂肪组织中脂滴和线粒体紧密联系从而使甘油三酯分解,提供能量。两种脂肪组织在不同条件下可相互转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脂滴膜中磷脂亲水的头部朝向细胞质基质
B.脂滴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C.线粒体数量增多会加快甘油三酯的消耗
D.寒冷条件能促进棕色脂肪组织向白色脂肪组织转换
9 . 图中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为小分子物质,且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Z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进入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
B.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Z有关
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差异主要取决于Y的种类和数量
D.Z通常与多糖形成复合物,充当信息分子的受体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为 Simons 在流动镶嵌模型基础上提出的脂筏模型,脂筏是生物膜上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较紧密、流动性较低的结构,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其面积可能占膜表面积的一半以上,与细胞识别、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脂筏模型表明脂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B.在该脂筏模式图中,B 侧代表细胞膜的外表面,这一侧具有识别功能的重要物质
C.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只能分布于细胞膜上
D.C 代表膜蛋白,其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