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1 . 图1所示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实验时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取三个电位差测量点,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点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设计FE=FG,均为5cm,如图2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90mV
B.AC段为动作电位,此时Na+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CD段为静息电位,K+外流方式协助扩散
C.图2中,受刺激后,F点处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状态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兴奋在FE、FG段传导的时间依次为t1、t2,两者的大小是t1=t2
2 . 研究发现,盐碱地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下列关于盐碱地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部松土有利于盐碱地植物对Na+的吸收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为其供能
C.盐碱地植物的细胞液浓度较高,以保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D.液泡上的Na+载体蛋白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蛋白空间结构相同
3 . 下图是某绿藻适应水生环境,提高光合效率的 机制图。光反应产生的物质X可进入线粒体促进ATP合成。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物质X通过提高有氧呼吸水平促进HCO3-进入细胞质基质
B.HCO3-利用通道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进入叶绿体基质
C.水光解产生的的H+提高类囊体腔CO2水平,促进CO2进入叶绿体基质
D.光反应通过确保暗反应的CO2的供应帮助该绿藻适应水环境
4 . 细胞内的钙稳态是靠Ca2+的跨膜运输来调节的,植物细胞的Ca2+运输系统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关的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以使①和④磷酸化,进而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B.抑制呼吸作用会影响③转运Ca2+的速率
C.③转运H+的机制和②⑤转运Ca2+的机制类似,都不需要与其转运的离子结合
D.①③④介导的转运过程保证了细胞质基质中低Ca2+水平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Ca2+在维持肌肉兴奋、收缩和骨骼生长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下图是Ca2+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钙在离子态下易被吸收,维生素D可促进Ca2+的吸收
B.Ca2+通过肠上皮细胞腔侧膜Ca2+通道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Ca2+通过Ca2+-ATP酶从基底侧膜转出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Na+-Ca2+交换的动力来自于Na+的浓度差,属于被动运输
6 . 图中的“”“☆”“”表示离子或小分子,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主动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TP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 ATP水解的功能
B.人体细胞中运输物质“☆”所需的 ATP 都来自线粒体
C.运输物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D.“”在跨膜运输时,协同转运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
7 .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NRT1.1(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之间切换,来完成氮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胞对氮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酸盐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的硝酸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NRT1.1只能特异性运输硝酸盐
C.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硝酸盐转运
D.在膜蛋白磷酸化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结构变化后仍具有活性
2024-01-13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肿瘤细胞主要利用无氧呼吸供能,其细胞内的pH维持在7.2左右,细胞外却形成了酸性微环境。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内外pH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内的肌肽将H⁺从细胞内部运输至细胞膜处,并由膜上转运载体运出细胞导致的。具体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氧呼吸过程中仅在细胞质基质释放少量能量
B.肿瘤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是乳酸
C.肌肽在H⁺多的区域易释放H⁺,在H⁺少的区域易结合H⁺
D.寻找特异性抑制肌肽合成的药物是治疗癌症的思路之一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了验证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水通道蛋白,进行了甲组(将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乙组(将等量用通道蛋白抑制剂处理的猪的成熟红细胞置于同等量的蒸馏水中)两组实验,观察红细胞体积的变化及破裂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运输水分子的方式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溶液
B.预测实验结果为相同时间内乙组细胞体积增大的程度大于甲组
C.该实验能够说明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否以协助扩散为主
D.水通道蛋白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
2023-06-04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10 . 研究发现,当枞色卷蛾吞食苏云金芽孢杆菌(Bt)后,Bt毒素蛋白在枞色卷蛾肠道的碱性条件和特定酶的作用下成为活性毒素分子,并与一系列受体蛋白互作后导致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打开,使得细胞内的 ATP 大量流出,最终导致枞色卷蛾死亡。如图为枞色卷蛾肠道上皮细胞在吞噬Bt前后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t活性毒素分子可被枞色卷蛾肠道细胞膜识别和结合
B.ATP 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离子通道流出时伴随着 Na⁺的外流
C.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 Bt 来控制枞色卷蛾,该措施属于化学防治
D.枞色卷蛾吞噬 Bt后,会在繁殖几代之后产生抗 Bt 毒素蛋白突变
2024-01-06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核心模拟卷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