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培优专题02 表格信息图像 提升单选(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 -【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5-23 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与探究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红豆杉细胞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进而促进紫杉醇的合成。低温条件下提取 PAL 酶液,测定 PAL 的活性,测定过程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步骤处理试管1试管2
苯丙氨酸1.0ml1.0ml
HCL溶液(6mol/L)——0.2ml
PAL酶液1.0ml1.0ml
试管1加0.2mlH2O,2支试管置30℃水浴1小时
HCL溶液(6mol/L)0.2ml——
试管2加0.2mlH2O,测定2支试管中的产物量
A.低温提取以避免PAL 失活B.30℃水浴1小时使苯丙氨酸完全消耗
C.④加H2O补齐反应体系体积D.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下图是某绿藻适应水生环境,提高光合效率的 机制图。光反应产生的物质X可进入线粒体促进ATP合成。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物质X通过提高有氧呼吸水平促进HCO3-进入细胞质基质
B.HCO3-利用通道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进入叶绿体基质
C.水光解产生的的H+提高类囊体腔CO2水平,促进CO2进入叶绿体基质
D.光反应通过确保暗反应的CO2的供应帮助该绿藻适应水环境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基因Bax和Bcl-2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TRPM7基因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受遗传信息的调控
B.TRPM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Bax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C.TRPM7基因可能通过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D.可通过特异性促进癌细胞中TRPM7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相关癌症
2023-06-21更新 | 472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高考湖南卷生物

4. 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8
B.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
C.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300
D.三种GSD亚型患者体内的糖原含量都会异常升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5. 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有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体系中进行复制。甲、乙和丙分别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单链,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已知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①和②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
B.甲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
C.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
D.②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3'端指向解旋方向
2023-06-21更新 | 828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山东高考真题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2023-07-09更新 | 401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
7.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
B.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值增大、PSP2变化幅值减小
2023-12-07更新 | 817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6月二次选考生物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2023-06-12更新 | 932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广东生物高考真题试卷
9. 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第60天时,4℃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B.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抑制发芽
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
D.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0. 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
海神草+++
齿叶海神草++
羽叶二药藻++++
二药藻++++
海菖蒲++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1. 研究者拟从堆肥中取样并筛选能高效降解羽毛、蹄角等废弃物中角蛋白的嗜热菌。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和选择培养基筛选原理来判断,下列最可能筛选到目标菌的条件组合是(       

   

A.a点时取样、尿素氮源培养基
B.b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C.b点时取样、蛋白胨氮源培养基
D.c点时取样、角蛋白氮源培养基
2023-06-12更新 | 808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3年新高考广东生物高考真题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  )
大猩猩黑猩猩
猩猩96.61%96.58%96.70%
大猩猩98.18%98.31%
黑猩猩98.4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
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
2023-06-12更新 | 4441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6月二次选考生物高考真题
13. 在研究两种不同来源淀粉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图曲线。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对温度的适应范围酶1较酶2小B.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率酶1较酶2高
C.在T1时酶变性速率酶1较酶2快D.若两种酶同时使用,则最适温度为T2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4. 蔬菜冷冻贮藏期,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导致维生素C氧化。科研人员在贮藏前对某种蔬菜进行烫漂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破坏了POD的空间结构,各组相对酶活性均在短时间内快速失活
B.烫漂相同的时间,POD相对酶活性随着烫漂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POD相对酶活性基本相同时,烫漂温度越高,所需时间越长
D.短时高温烫漂处理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提供实践指导建议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15. 图1、图2分别表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和库细胞的部分机制,H+通过主动运输使其在筛管细胞外的浓度始终高于筛管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蔗糖分子进入筛管细胞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图1中M能运输H+和蔗糖分子,与其特异性有关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可能有多种运输方式
D.图2体现胞间连丝也是细胞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16. H⁺﹣K⁺﹣ATP酶位于胃壁细胞,是质子泵的一种,它通过自身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完成H⁺/K⁺跨膜转运,对胃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表示促进磷酸化。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溃疡主要原因,药物奥美拉唑能有效减缓胃溃疡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K⁺﹣ATP酶的作用是作为载体蛋白和催化ATP水解
B.图示M1﹣R推测为胃壁细胞上信号分子a的受体,化学本质可能为糖蛋白
C.胃壁细胞对K的转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推测奥美拉唑减缓胃溃疡的机理为促进H⁺﹣K⁺﹣ATP酶的活性,减少胃壁细胞分泌胃酸
17. 图1为某哺乳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黏连复合蛋白(REC8和RAD21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只出现于图1中CD时期
B.若为减数分裂,则图1只有BC时期的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C.RAD21L水解以及同源染色体分离都会发生在图1中BC时期
D.图1中BC和CD时期的细胞均发生黏连复合蛋白REC8的水解
18. 假设某二倍体动物(2N=4)基因型为GGXEXe,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在图甲A点时用32P标记该动物性原细胞的所有核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图乙表示该动物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图像,除图中所示外,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单体的比例为1/2
B.图甲中,IJ段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4条
C.图乙所示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有8条染色单体,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正常情况下图乙细胞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GXe
19. 某湖泊内鳉鱼种群的A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湖泊中鳉鱼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B.据图推知,该种群在Y1-Y3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
C.在Y3-Y4时间段内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鳉鱼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图示变化之后,产生了新物种
20. 在群体遗传学中,把小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数有所变动而引起基因频率随机波动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图表示种群个体数(N)分别是25、250、2500时A基因频率的变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从而引起生物进化
B.基因突变、遗传漂变、迁移都可能影响图中种群的A基因频率
C.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D.若群体随机交配,第125代时N为250的群体中Aa基因型频率比N为2500的群体的大
21. 重金属镉不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必需元素,但随着工业发展,镉污染严重的土壤已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为研究外源IAA、ABA对镉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小麦幼苗进行定期喷施处理,且每组小麦幼苗培养液中均加入5μmolL-1镉胁迫,观察长势并测量第28天小麦幼苗地上部生物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喷施药剂

清水

IAA

IAA

ABA

ABA

喷洒剂量(μmolL-1

/

1

100

1

100

小麦地上部生物量(g/盆)

0.6

1.05

0.83

0.98

1.35

A.实验结果说明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外源施加IAA对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C.一定浓度ABA对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D.IAA促进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最佳浓度是1μmolL-1
22. 植物的根尖组织是铝毒害的主要靶位点。为探究生长素在番茄铝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外源施加生长素合成抑制剂(yucasin)、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PA),分析其对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合成部位、分泌与运输方式等方面都与动物激素类似
B.铝胁迫下,番茄根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可能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有关
C.铝胁迫下,20μmol/L的yucasin不能有效缓解番茄根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D.铝胁迫下,NPA可能使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通道蛋白无法发生构象改变而加剧根生长抑制
23. 相对多度是指某一物种的个体数与该生态系统中的总个体数之比。某退耕农田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演替时间10年左右,甲物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
B.在演替时间20到40年间,乙因其相对多度最高而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
C.丙的出现不一定会使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增加
D.随着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群落的类型也发生改变
24.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特点是演替速度快、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B.调查甲、丙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都是样方法,但样方面积可能不同
C.植物物种甲、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25. 下表为不同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同化量在生产(P: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维持(R:呼吸作用)之间的分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0

P占同化量的比例(%)

R占同化量的比例(%)

棉鼠(恒温食草动物)

13

87

红狐(恒温食肉动物)

4

96

狼蛛(变温食肉动物)

25

75

豌豆蚜虫(变温食草动物)

58

42

A.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等于P、R及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之和
B.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捕获食物的过程更不容易,因此P占比低
C.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分配更多能量用于呼吸作用产热,因此R占比高
D.P与R的比例不仅随生物的生活模式改变,还受环境资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