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水绵和黑藻都有叶绿体
②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核糖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能发生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都是小分子,都含有C、H、O、N、P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只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二B.三C.四D.五
2020-03-2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发现了“细胞能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以适应不同氧浓度的分子机制”。正常氧浓度条件下,转录调控因子HIF-I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条件下,HIF-Ia会进入细胞核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通过一系列变化,改变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以适应氧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条件下,HIF-Ia含量会增加,促进相关基因的翻译过程
B.缺氧条件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量
C.氧气充足条件下,氧气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
D.在进化过程中,机体产生了这种特殊机制来确保组织和细胞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
3 . 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种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溶剂

溶血现象

时间

1

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

9s

2

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48s

3

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13s

4

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_


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
C.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
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4 . 如图甲、乙、丙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象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代表的运输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
B.图乙代表的运输方式可以是胞吞或胞吐
C.氧浓度变化对图中甲、乙代表的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图丙可代表红细胞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5 . 物质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有利于降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
B.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器
C.温度影响主动运输过程不影响被动运输过程
D.主动运输对维持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作用
6 . 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物质可能以不同方式进出同一细胞
B.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参与
C.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D.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需要膜蛋白参与
7 . 下列实例中最能说明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CO2进入叶肉细胞
B.抗体蛋白的分泌
C.葡萄糖进入人体肌细胞,而麦芽糖不能进入
D.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的浓度比血液高20-30倍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B.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可以是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
C.受氧气浓度影响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D.某些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
9 . 下列各项描述(均为正常情况下)符合如图坐标曲线变化规律的是
A.X表示氧气浓度,Y可表示酵母菌体内ATP的产生速率
B.X表示淀粉溶液浓度,Y可表示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速率
C.X表示PH,Y可表示酶的活性
D.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葡萄糖进红细胞的速率
2020-01-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不同
B.氧气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不同
C.神经细胞静息时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内流的方式相同
D.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根细胞的方式相同
2020-01-09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测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