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总、净光合与呼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2019-01-30更新 | 5607次组卷 | 109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表示某植株在不同光强度下,单位时间内释放量和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光强度为a时,该植株内有机物总量将减少
B.光强度为b时,该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是细胞呼吸强度的两倍
C.光强度为c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光强度为d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2022-06-21更新 | 1110次组卷 | 16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表示了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2020-09-12更新 | 1650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4 . 叶绿体内大约有95%的蛋白质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以前体蛋白的形式与叶绿体膜上受体作用再经过TOC-TIC蛋白复合体转运至叶绿体中,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TOC-TIC将核基因控制的前体蛋白转运进叶绿体示意图
(1)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方式属于        。(单选)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2)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的过程体现了叶绿体内膜具有的特点或功能有____(编号选填)
①一定的流动性                 ②控制物质进出                         ③参与信息交流
(3)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填图中字母)上,其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①~⑤是图1中相应结构或物质,其中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结构是_____;核糖核酸分布于_______;碳反应发生于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核膜       ②细胞质       ③叶绿体基质        ④前体蛋白        ⑤TOC-TIC复合体
(5)转运肽基质加工酶(SPP)将前体蛋白加工成成熟蛋白的过程中可能改变了前体蛋白的         
A.氨基酸数目B.空间结构C.氨基酸序列D.肽键结构
(6)参与叶绿体蛋白合成和转运的细胞器有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高尔基体     ④溶酶体       ⑤线粒体     ⑥中心体
研究表明,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破坏了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PSII反应中心,而叶绿体D1蛋白是构成PSII的基本框架。为研究高温胁迫对PSII系统的破坏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选取了两个品种的水稻,检测高温胁迫下水稻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其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温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水稻开花后第15天旗叶的叶绿素浓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见表:

品种

温度处理

叶绿素浓度

净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 G5

胞间CO2浓度

品种1

常温NT

21.14±0.88

14.46±1.71

0.68±0.23

566.10±16.08

高温HT

18.02±1.72

10.59±1.98

0.40±0.21

579.25±17.91

差值

3.12**

3.87**

0.28

-13.15

品种2

常温NT

24.62±1.80

13.75±1.42

0.57±0.18

573.72±21.36

高温HT

17.98±1.65

10.84±0.91

0.32±0.11

624.16±13.35

差值

6.64**

2.91**

0.25*

-50.44**

表 不同温度处理对水稻开花后第15天旗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和**表示同一品种的不同温度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7)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和已有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胁迫会影响水稻旗叶对光的吸收
B.高温对水稻品种1的净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C.高温对气孔导度的影响没有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明显
D.高温会影响叶绿体中酶的重复利用
(8)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和已有知识,高温胁迫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______(增大/不变/减小),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
B.在光反应阶段,水的分解发生在类囊体膜内
C.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成糖类
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2022-06-20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012·江西南昌·一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2021-10-13更新 | 831次组卷 | 48卷引用:期末培优模拟卷三-2021-2022学年上海市高一生物沪科版(2020)期末总复习(必修一)
7 . 青蒿素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人从中国古代典箱中获得灵感而从青蒿中提取出的药物,它在治疗疟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被称作“中国神药”,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现学或医学奖。下图表示青蒿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A、B、C、D、E、F、G、H、K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

(1)图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H表示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色素能从水中夺取e,对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呈黄绿色,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B.呈黄绿色,只吸收蓝紫光
C.呈蓝绿色,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呈蓝绿色,只吸收蓝紫光
(3)阶段Ⅱ的能量变化可以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测得的青蒿植株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点时,青蒿植株的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可用下面哪副图表示( )
A.B.C.D.
②c点时,再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提高,此时,限制青蒿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2023-04-04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野生型棉花品种Z16中转入BT抗虫基因后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Z30,后者的棉铃(果实)不容易遭受虫害。左图是棉花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示意图。右图是某农科所测定的Z16和Z30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μmol m-2s-1)。


(1)就野生型棉花品种Z16而言,当光照强度在400~600 μmol m-2s-1时,左图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①的去路是_______
(2)左图中化合物④是_若突然停止光照,其含量变化是_______。(用“升高”、“不变” 或“下降”表示)
(3)在棉花植株体内,图B过程中生成的糖类可以       
A.运输至果实储存B.在光反应中参与ATP合成
C.转化为淀粉储存D.为根茎细胞分裂分化供能
(4)据右图比较Z16和Z30在光照强度为0~ 100 μmol m-2s-1时的净光合速率,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合理的是       
A.光照强度不足B.光合色素含量过低
C.环境温度过低D.二氧化碳供给量不足
(5)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Z16和Z30的相关生理指标如图(RuBP羧化酶是暗反的关键酶之一)。结合图分析,在光照强度达到200μmol m-2s-1;1后Z16与Z30净光合作用速率出现差异的原因_______
23-24高二上·上海·阶段练习
9 . Ⅰ、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 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 有人设计了如图2 实验 ( 记作甲) : 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 ( 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开始时,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 逐渐加快, 此时, 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剧烈运动中,葡萄糖储存的能量经有氧呼吸释放后,其最主要的去向是______
(2)图 1 显示,BC段时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______
(3)为验证5min时造成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 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 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
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______
②葡萄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实验甲______,实验乙______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图2中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
Ⅱ、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3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下图4所示)。植物B的CO同化过程如图5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5)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发生的场所是______。植物A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推测植物A的生活环境可能是______。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缺乏碳反应必需的______;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是由____________释放的。
(6)在下午15: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B细胞中C5含量的变化是______
(7)将植物B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图6的曲线。
   
在一天当中,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______点。据图6分析,一昼夜后玻璃罩内植物B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将会______。在C点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2023-10-1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在适宜温度下的CO2吸收速率随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植物甲,光强度从X变成Y的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率上升,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B.如果温度升高,M点将向右下方移动
C.当平均光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时,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增加,乙减少
D.将甲、乙放入密封的瓶子中,持续给予Y强度的光照,甲的质量先上升后下降,乙的质量一直上升且上升速率持续减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