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有丝分裂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

(1)图中细胞可能为___(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图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期,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___
(2)B细胞中有___条染色体,将染色体用蛋白酶处理后,剩下的丝状物的名称是___
(3)图中的结构②为___。一开始SAC蛋白位于②上,请结合图中B→D的过程分析,如果②与纺锤丝连接并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
(4)此机制能保证所有染色体都做好相应准备,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如果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该机制保证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意义表现在:___
2022-03-15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2 .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每次DNA复制后,基因A,a用红色标记,B,b用绿色标记。①②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②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③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绿色荧光点各2个
D.④中都有红、绿色荧光点各2个
3 . 蝗虫的常染色体有22条,其性别由性染色体数目决定,即22+X为雄性,22+XX为雌性。某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巢切片,发现某细胞内染色体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都为11条,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3条,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C.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为11条和12条,则每条染色体上一定含有2个DNA分子
D.若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数目都为12条,则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4 . 下列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
B.丁图CD段所对应的是甲图所在的时期
C.一般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乙、丙所在的时期
D.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
19-20高二下·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5 . 将小鼠(2N=40)精子的染色体上的DNA用32P标记,与未标记的卵细胞受精后放在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被标记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50%
B.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被标记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为100%
C.第一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
D.第二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DNA分子有20个
2020-04-17更新 | 40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如图是某动物体内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中,核DNA分子复制仅发生在bc段
B.图中hi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
C.de段形成的原因是末期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D.gh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7 . 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G1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即停止分裂,停留在S期),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10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 (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为什么?_________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或E→F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9 . 甲图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假设甲图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细胞相当于乙图cd区间
B.在乙图的ab区间,甲图中的3的数目会加倍
C.在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2019-04-21更新 | 105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1
10 .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一定不正确的是
A.在①相应的时期,染色体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时,可用图①表示三者的数量关系
C.间期情况较复杂,①②③均有可能出现
D.②→③的发生原因是细胞分裂完成,一个细胞生成两个细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