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利用小麦、大麦为材料,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并观察其根尖细胞分裂周期、分裂期及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细胞占分裂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种类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分裂期(h)

细胞周期(h)

小麦

67.30

10.20

9.10

13.40

1.2

14.0

大麦

65.10

12.10

9.30

13.50

1.0

10.4

(1)制作根尖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取材→解离→__________→染色→制片,染色时可选择的染色试剂有__________(填字母)。
a.苯酚品红染液             b.苏丹Ⅲ
c.龙胆紫(甲紫)溶液             d.醋酸洋红液
(2)下图中①②③④区间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中选取__________(填序号)部位观察,统计各时期细胞数并计算;为减少实验误差,需选取多个根尖及视野进行计数,再__________

(3)利用高倍镜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时,应选择具有__________特征的细胞进行观察,据表分析,相同视野下两种植物根尖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相对较多的是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小麦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__

(5)实验人员认为“相对于小麦而言,大麦的根尖细胞更适宜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据表分析其最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便于观察到分裂期细胞。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__________保持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稳定性。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癌细胞的成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癌细胞能伸出“管子”,“抢”走免疫细胞的线粒体,从而破坏免疫细胞对它们“发动战争”的能力。
科研人员将乳腺癌细胞和免疫细胞(杀伤性T细胞)放在一起培养,他们使用了MitoTrackerGreen (一种绿色荧光探针)标记了杀伤性T细胞中的线粒体。16个小时后,研究者在癌细胞中惊讶地观察到了大量点状的荧光一这 里的每一个小点,都是曾属于T细胞的一个线粒体。同时,在纳米管中也出现了点状荧光痕迹,这说明癌细胞很可能是利用这种纳米管,“偷”走了免疫细胞的线粒体。
为了证明癌细胞中的荧光不是染料泄漏造成的,研究者还使用了另外几种方法来重复验证,都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研究者还测试了线粒体转移的方向,发现线粒体的运输主要是从T细胞向癌细胞单向运输。换句话说,癌细胞直接拿走了这些细胞的“发电机”,而免疫细胞什么都没得到。

(1)科学家发现某种癌细胞的成因之一是调节姐妹染色单体粘连的基因发生突变,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粘连。下图为出现此问题的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则a图中共有_____条染色体,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b图),两条相同的染色体会移向细胞同一极。从而导致_______无法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进而造成细胞结构功能异常,最终可能成为癌细胞。
(2)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期形成的, 这个时期主要进行__________,且细胞有适度生长。
(3)根据文章可知,当线粒体被偷走后,杀伤性T细胞的___________作用会下降,一段时间后,T细胞的数量会___________(“增加” 或“减少”)。
(4)受本文中新发现的启发,请你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
2022-01-1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