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9 道试题
1 . 等臂染色体通常是由于着丝粒错误分离而产生的异常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着丝粒纵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异常情况下,着丝粒横裂,使染色体的两个臂分开,从而形成两条“等臂染色体”。如图为某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X染色体着丝粒横裂再复制的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
B.由于着丝粒横裂,“等臂染色体”不含等位与非等位基因
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臂染色体”不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D.该细胞经分裂产生的所有子细胞均有一条X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图1表示某二倍体小鼠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分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则曲线BD段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B.若图1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该变化不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C.粘连蛋白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开始合成到后期含量达到最高
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后,与水解前相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3 . 培养获得洋葱(2N=16)根尖后,分别制作有丝分裂装片,镜检、观察。下图为根尖细胞的显微照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按细胞分裂过程正确顺序是乙→甲→丙→丁
B.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固定并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C.图甲所处时期的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32个核DNA分子
D.图丙所处时期的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存在同源染色体,有2个染色体组
2024-03-01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2月期初生物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秋水仙素可阻止微管聚合;秋水仙素的分结构与DNA分子中的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去;急性痛风发作时,白细胞从血管内游走痛风结节处,引起炎症反应,产生疼痛。秋水仙素可引起白细胞和其他游走炎症细胞的微管解聚。
1.下列有关微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管的化学成分为管状纤维素
B.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之一
C.多种物质和结构的移动与微管有关
D.微管形成的纺锤丝是细胞内暂时性的结构
2.若向不同状态的生物体或细胞中施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下列预期正确的是(       
A.可以促进炎症细胞向痛风结节处迁移
B.可以使分裂的植物细胞染色体组数加倍
C.可以使恶性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前期
D.可以使G期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用于诱变育种
2023-05-24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真核细胞中,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检验点通过细胞的反馈信号来启动或推迟进下一个时期。三种常见检验点的功能如下,其中检验点甲决定细胞是否进行分裂,若通过了检验点甲,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检验点功能
评估细胞大小
评估DNA是否准确复制
评估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

A.检验点甲接受的反馈信号可能是细胞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
B.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先经过检验点甲再经过检验点乙
C.处于检验点乙、丙之间的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是1:2
D.检验点丙的意义是确保复制后的染色体能平均分到细胞两极
6 .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SAC蛋白与APC(后期促进因子)的监控机制。初期SAC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当染色体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之后,SAC会失活并脱离着丝粒,进而激活APC,促进细胞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2
B.连续分裂的细胞中,SAC会不断地与着丝粒结合和脱离
C.推测SAC的功能是使细胞进入分裂后期
D.推测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上的SAC都失活后APC才具有活性
7 . 有丝分裂中存在SAC蛋白与APC(后期促进因子)的监控机制。初期SAC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当染色体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面上之后,SAC很快失活并脱离着丝粒,于是APC被激活,细胞才能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与纺锤丝的连接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B.抑制SAC与着丝粒的脱离,细胞将停留在前期
C.当SAC蛋白都脱离着丝粒,才能完成正常的有丝分裂
D.该监控机制异常可能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
2024-05-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8 .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正常情况下,当所有的染色体与来自纺锤体两极的微管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才能失活,从而使细胞分裂进入下一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纺锤体的组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
B.SAC失活是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的关键
C.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每条染色体还有2个DNA分子
D.若SAC异常,则细胞分裂可能会停止
2024-05-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
9 .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需要细胞内的监控机制来保证,其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SAC监控纺锤体微管与着丝粒之间的连接,当所有染色体与来自两极的纺锤丝都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消失,从而解除对细胞由分裂中期进入后期的抑制,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分裂过程中SAC会一直保持活性
B.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有可能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C.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SAC消失前的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的比值为1:2
10 . 下图为果蝇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箭头所指的部位形成一个“气泡”结构叫做DNA复制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果蝇的一个DNA上有多个复制起点
B.复制泡越大说明复制起始时间较晚
C.复制泡出现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
D.出现复制泡说明复制过程出现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