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9 道试题
1 . 鼠妇的性别由两条染色体Z和W控制。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为同型的(ZZ),雌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为异型的(ZW)。沃尔巴克体(二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使雌性的W染色体消失,其产生的下一代必然带有沃尔巴克体。当沃尔巴克体传到雄性身上,则会干扰产生激素的腺体的发育。结果,所有感染了沃尔巴克体的鼠妇幼体都会反转成雌性,哪怕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和基因是雄性的。已知沃尔巴克体将它的一段DNA插入了鼠妇的基因组中,这个“娘化因子”主导了鼠妇的性别。根据以上叙述,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沃尔巴克体与鼠妇是寄生关系
B.沃尔巴克体一定是将“娘化因子”插入了鼠妇的性染色体
C.沃尔巴克体基因的插入为鼠妇种群提供了变异,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
D.染色体中携带有“娘化因子”的鼠妇种群无需W染色体也可维持种群的繁衍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2 . 纸片扩散法是药敏试验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链霉素(抗生素)的圆形滤纸,然后在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环圈(简称抑菌圈,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图1中的培养基需冷却至50℃左右时再倒平板,该操作需要在酒精灯旁进行
B.接种后的平板在培养时的放置应如图2中的①所示
C.抑菌圈越大,说明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越小
D.图3中Ⅳ的抑菌圈中出现了部分菌落,可能是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3 . 实现基因重组的方式之一是染色体互换。科学家用性染色体构型如图所示的果蝇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已知Y染色体不携带图示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I后期也会发生基因重组
B.图示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均发生了结构变异
C.若亲本果蝇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F1雄果蝇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
D.若F1中出现两种性状均为野生型的个体,则亲代果蝇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4 . 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增殖通常依赖生长因子等外源性信号,这些信号分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特定分子的有序的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特定的效应。下图表示Ras-MAP激酸系统在生长因子介导下的信号转导过程的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无活性 Ras转变为活化Ras,其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B.无活性的 Ras仅需要与GTP结合即可激活MAP激酶通路
C.生长因子通过Ras-MAP激酶系统调控细胞周期影响生物体生长
D.细胞发生突变后Ras灭活机制受阻,该细胞可能转化为癌细胞
2023-02-09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2月联考生物试题
5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的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细胞发生癌变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的结果
C.人体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代谢减弱
D.细胞的分化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 . 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非姐妹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既可以成倍地增加也可以成倍地减少
7 . 异染色质是染色质中高度压缩的区段,一般不含基因,若正常基因被错误包埋在其中通常无法表达。果蝇中的W基因控制眼睛中色素的产生,正常表达时表现为红眼,下图表示红眼果蝇与斑点眼果蝇(眼睛同时带有红斑和白斑)W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结构,其中的“障碍”序列能阻止异染色质扩展到邻近区域。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红眼果蝇的W基因位于染色体的正常区段,能正常转录翻译,从而使其表现出对应的性状
B.斑点眼果蝇含有W基因,却未能表现为红眼,说明生物体的性状不由基因决定
C.斑点眼果蝇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导致W基因被破坏,细胞无法合成红色素
D.果蝇的眼睛表现为斑点眼,是因为细胞中两个W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条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8 . 甲、乙为某种二倍体植物的植株,其体细胞中2对同源染色体(I和Ⅱ)及相关基因分别见图甲和图乙,其中图乙表示变异情况,且变异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过程均不发生交叉互换。A和a分别控制高茎和矮茎;B和b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植株进行自交产生的高茎白花后代中杂合子占2/3
B.乙植株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易位,基因B的碱基序列未改变
C.乙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同时含有a、B、b的配子
D.甲、乙植株杂交,后代中高茎红花植株占9/16
9 . 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无性染色体,其核基因M表达的蛋白质抑制雌蕊形成,使植株发育为雄株,而不含M基因的植株为发育为雌株。科学家将耐盐基因D设法转移到雄性植株一个体细胞的某条染色体上,将该细胞经组织培养得到植株N,再将植株N与野生型异性植株杂交,根据后代的表型可以判断D基因的位置。不考虑共他变异,且所有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D的插入可能会导致N变异为雌株
B.该植物的自然种群中雌性植株的数量多于雄性植株
C.杂交后代的耐盐雌雄株各占1/4,无法确定D是否与M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杂交后代中的耐盐雌株或雄株占1/2,可以确定D是否与M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2023-01-11更新 | 37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一中、深圳实验两校三部2022-2023学年高三1月联考生物试题
10 . 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交水稻中的4个基因,获得了可以发生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生殖)的水稻材料,得到了杂交稻的克隆种子,实现了杂合基因型的固定。该无融合生殖的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①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类似有丝分裂的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时可能发生了雄配子细胞核的退化消失
C.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水稻中的4个基因属于基因突变
D.无融合生殖获得的克隆种子可稳定保持亲代的杂种优势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