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科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杆(A)对紫红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四倍体植株,低温诱导产生四倍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最多为____条。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注:下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图中K、M不编码蛋白质;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基因结构的左侧),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______(填字母)

(4)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液能够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FPP(如下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①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②还需要__________(至少写三种)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②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很少。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___________
(5)控制青蒿株高的等位基因有4对,它们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ccddeeff的青蒿高为10cm,基因型为CCDDEEFF的青蒿高为26cm。如果已知亲代青蒿高是10cm和26cm,则F1青蒿高是___________cm,F2中株高不同于亲代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南充市高三二诊理综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2 . 有人在实验室中以果蝇为材料作了如下二组实验。请分析回答(基因用B、b表示):

(1)从实验一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红眼对朱砂眼为_____性。
(2)若让实验一中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雄蝇有______种基因型.雌蝇中纯种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3)观察中发现,实验一F3的后代果蝇中有一只白眼雌蝇,以该白眼雌蝇为亲本进行实验二。

再让实验二中的F1果蝇随机交配,其F2中,不论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那么F2代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4)果蝇的白眼变异一定是有关基因中的______发生变化引起的。
2016-11-2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江苏无锡普通高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生物试卷生物试卷
3 .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高蔓(A)、感病(B)是显性性状。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①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F1自交获得的F2中,高蔓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基因型有______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
(3)过程③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叶肉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性。
(4)过程④表示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2016-11-26更新 | 5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
4 . 图为DNA分子片段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其中的化学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N元素标记在DNA分子的氨基上
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
C.③处的化学键可由RNA聚合酶催化生成
D.①处的化学键在转录和翻译过程均会断开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5 . 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理由是这种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正常。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_________________。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 
(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___(填“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__________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
6 .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
(1)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为探究玉米早熟和晚熟的遗传规律,科学家进行了杂交实验:
实验1: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     
实验2: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
①实验1中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如果对F2中早熟品种测交,其后代表现型为1∶1的个体占________
②实验2的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早熟品种自交,后代中早熟与晚熟的比例为______
(2)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用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玉米有黄粒品种,如果有一黄粒玉米变异株,子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________变异,将这一变异玉米和正常玉米杂交,得到的F1是淡黄粒。F1自交,则F2代中黄粒个体占________。如果让淡黄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后代玉米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016-03-14更新 | 3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吉林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六)生物试卷
7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
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现象体现了基因重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