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油菜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科学家应用多种育种技术,培育出无芥酸、抗除草剂、抗虫等油菜新品种。
(1)油菜芥酸含量受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隐性个体菜油中不含芥酸,每个显性基因可以使菜油中芥酸含量增加10%,且具有累加效应。则油菜所榨菜油中芥酸含量最高可达_______。现有两个菜油中芥酸含量均为20%的纯合子油菜品种,如何简单快捷地培育出无芥酸油菜新品种,请用遗传图解写出育种流程________
(2)抗除草剂油菜的培育可应用诱变育种方法或转基因技术。前者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提高__________。后者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以纯合的抗线虫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萝卜和不抗线虫病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_______,因而高度不育。用________处理,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方框中字母表示)。BC1在产生配子时,R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任意一极,其它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分配正常,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范围为_______
③选择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BC2植株自交,正常情况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若染色体数为38的后代植株也具有抗线虫病的特性,则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 .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____________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__________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ii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_________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__________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
(4)今有已知基因组成的纯种正常植株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_____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①;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②;III若子代中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③。
2016-12-12更新 | 8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省高考模拟冲刺卷(二)理综生物试卷
3 . 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D为矮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 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
(3)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I与I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________(用分数表示)。
(4)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看作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________
2016-12-12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4 . 雌雄同株作物水稻宽叶和窄叶是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窄叶对宽叶呈完全显性(用A、a表示),窄叶水稻能增强光能利用率,故生产上常需要获得窄叶水稻。早熟与晚熟是另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且晚熟对早熟呈完全显性(用B、b表示),两对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1)欲处理宽叶水稻杂交后代的种子使之成为窄叶水稻,需采取的育种方式是______,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稀有性。
(2)将这两对性状纯合的窄叶晚熟水稻和宽叶早熟水稻杂交获得F1,F1均为窄叶晚熟水稻,F1随机交配得到F2,则F2中宽叶晚熟水稻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仅考虑这两对性状)。
(3)研究发现,F2性状不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控制上述某性状的染色体上还存在白化致死基因(用C,c表示),若F1中c基因的频率为1/3,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若F2中窄叶:宽叶=2710:902,则白化致死基因应与控制____________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4)若F1某水稻自交,后代窄叶晚熟:窄叶早熟:宽叶晚熟:宽叶早熟=6:3:2:1,请在图中画出B和b、C和c所在的位置,并用遗传图解写出该水稻与宽叶早熟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仅考虑B、C基因)。____________
5 . 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由X、Y染色体决定。右图表示大麻(2N=20)叶肉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解,“→”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少量的1可以迅速合成大量产物(SSU),原因是________
(2)LHCP是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推测LHCP将参与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4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它的基因表达产物是LUS。下面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
B.光合作用过程并非全部由细胞核基因控制
C.起催化作用的物质3是RNA聚合酶
D.该图解中包含了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
(4)左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片段Ⅰ为同源区段,有等位基因。Ⅱ1、Ⅱ2为非同源区段。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请回答问题。
①若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推测D、d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片段。
②若X染色体上有与致病基因相关的等位基因,请在右边方框中写出子代雌性全为不抗病,雄性全为抗病的杂交过程遗传图解____

(5)为获得优质的纤维,可在定苗时选择留雄苗拔雌苗的方法,还可将雄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
(6)在大麻野生型种群中,发现几株粗茎大麻(突变型),这种变异还可遗传。为了初步判断该突变的类型,可以设计如下简单实验:取粗茎大麻根尖制成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生区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属于染色体变异;若与普通大麻染色体无区别,则有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8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综生物试卷
6 . 叶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伞花山羊草的染色体上携带抗体基因能抗叶锈病。伞花山羊草不能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只能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二粒小麦杂交。这三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如下表所示:
植物种类伞花山羊草二粒小麦普通小麦
染色体组成2x =14,CC4x =28,AABB6x = 42, AABBDD
注:x 表示染色体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含有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
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麦,研究人员做了如图14所示的操作。

1.杂种P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_________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2.杂种Q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这样形成的配子中,有的配子除了含有ABD组全部染色体以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当这样的配子与普通小麦的配子融合后,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选择其中具有抗性的后代--杂种R,必然含有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
3.研究人员采用射线照射杂种R的花粉,目的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能__________到小麦的染色体上。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___________处理的普通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_________________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普通小麦。
2016-11-26更新 | 12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7 . I.左下图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右下图),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4.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_______________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_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5.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F自交所得F中有 ___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6.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与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7.让(2)中F与(3)中F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6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四川生物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