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与DNA复制,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细胞周期,经染色可观察到不同染色体的染色结果,如下表所示。SCEs是指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片段的互换。在某细胞周期,发现了如图所示色差染色体。
1个DNA分子中BrdU的掺入情况

未掺入

只有1条掺入

2条均掺入

染色结果深蓝色深蓝色浅蓝色
注:实线表示不含BrdU的DNA单链
虚线表示含BrdU的DNA单链
下列关于该色差染色体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第1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1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
B.第1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2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
C.第2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3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
D.第3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3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
2 . 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卵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DNA被32P全部标记)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31P培养液中进行一次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形成该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图示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C.图示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含32P,含31P的DNA大于8个
D.若产生该精子的精原细胞是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3 . 现有某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2N=20),所有核DNA均已用32P标记,在不含放射性的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细胞中有1/2的核DNA有放射性
B.减数分裂完成后有1/2的子细胞核内含有放射性
C.减数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中最多有10条染色体有放射性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应有20条染色体
2021-06-24更新 | 15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
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
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
2019-06-20更新 | 337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至少占50%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
C.若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 . 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加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1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B.w层与Z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4
C.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D.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
7 . 将含有六对同源染色体,且DNA分子都已用3H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让细胞进行分裂。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细胞中染色体的标记情况正确的是(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4个精子中的染色体半数有3H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某个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6个a,6个b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有6个b,6个c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处于第三次分裂中期时b+c=12,但b和c数目不确定
2018-01-08更新 | 19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