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项指标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动物精巢切片显微观察后绘制的两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曲线可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B.细胞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不含B点),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图1曲线中BC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与AB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同
D.若细胞乙的DNA两条链都被32P标记,使其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部分染色体可能没有放射性
2024-05-2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而发生变化: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已知某双链DNA的两条链分别是①链和②链,①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为5'-AGTCG-3',此DNA片段经亚硝酸盐作用后,其中一条链中的A、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子代DNA片段之一是-GGTTG-/-CCAA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DNA片段在未经亚硝酸盐作用时,核苷酸之间含有8个磷酸二酯键、13个氢键
B.经亚硝酸盐作用后,②链中碱基A和碱基C发生了脱氨基作用
C.经亚硝酸盐作用后,DNA片段经两轮复制产生的异常DNA片段有2个
D.经过两轮复制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0个
3 . 细菌拟核 DNA 为环状DNA,单一复制起点双向复制。细菌慢生长时细胞周期为70 min,10 min DNA 复制准备时间,40 min DNA 复制时间(假设不间断匀速复制),20 min 细胞分裂时间。细菌快生长时,每轮 DNA复制准备时间、DNA 复制时间、细胞分裂时间均不变,每次分裂开始时上一轮的 DNA复制完成了 5/8,且立即开始新一轮的 DNA 复制准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快生长时细胞周期为 40 min
B.细菌快生长时细胞分裂时间内无DNA 的复制
C.细菌快生长时两轮 DNA 复制重叠时间为 5min
D.细菌快生长时拟核 DNA 上最多有 4 处正在发生解螺旋
4 . 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甲)。针对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DNA后再通过离心来观察DNA的分布情况
B.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
C.如果将第二代细菌提取出的DNA解旋后再离心,三种假说所得结果均会出现1条轻带和1条重带
D.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据图1可知,DNA酶I随机切开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____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已知基因AA和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均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bb)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个荧光点;F1在减数分裂I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个荧光点。
2024-02-1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6 . 癌症患者的血浆中存在肿瘤细胞释放的 ctDNA,其某些基因的启动子发生了胞嘧啶的甲基化(5-mC),5-mC能激活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诱发肿瘤。5-mC位点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常作为某些癌症的诊断依据。5-mC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但扩增时5-mC会丢失,因此需要对 ctDNA 进行图示处理,以便检测出甲基化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可能发生5-mC,转录被抑制
B.检测 ctDNA 的5-mC位点,可以识别发生在不同组织的癌变
C.检测扩增DNA 的碱基序列差异,可区分5-mC位点
D.ctDNA经过4次扩增,共消耗 32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7 . 如图为某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甲~庚表示细胞,①~④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会发生染色体复制和基因重组,过程②染色体数目减半
B.若丁细胞基因型为aXbXb,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
C.若己细胞基因型为A,则丁和戊细胞的基因型均可能为aXB
D.若将卵原细胞的DNA用32P标记后并正常培养,则庚细胞的DNA有一半含32P
8 . 某二倍体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DDEe,将其精集中一个精原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后,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突变或重组只发生一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有丝分裂
B.若细胞只有1、2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图中细胞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至少经过3次复制
D.与该细胞同时形成且处于同一时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DDEE或aaDDEE或AADDEE
9 . 用32P充分标记蚕豆(2N=12)根尖细胞的核DNA分子后,将该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细胞利用未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DNA的复制
B.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都只有一个DNA分子被标记
C.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DNA都被标记,标记DNA分子共24个
D.分裂结束,每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被标记
10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二倍体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
2040
1020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2、1
B.实验一的表格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含12C
C.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实验二说明同时期蛋白质合成量多于RNA合成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