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的两条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不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2023-08-24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以及基因的本质
2 . 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在此过程中依次截取不同时期的1个细胞观察,其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时期时,细胞内染色体形态有5种,每条染色体均发出明亮荧光
B.Ⅲ时期时,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
C.Ⅳ时期时,细胞中含有1条Y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均有一条单体荧光被抑制
D.V时期时,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观察到3条染色体发出明亮荧光
3 . 变胖过程中,胰岛B细胞会增加。增加的B细胞可能源于自身分裂(途径I),也可能来自胰岛中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途径Ⅱ)。科学家采用胸腺嘧啶类似物标记的方法,研究了L基因缺失导致肥胖的模型小鼠IK中新增B细胞的来源。
(1)EdU和BrdU都是胸腺嘧啶类似物,能很快进入细胞并掺入正在复制的DNA中,掺入DNA的EdU和BrdU均能与___________互补配对,并可以被分别检测。未掺入的EdU和BrdU短时间内即被降解。
(2)将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混合培养于多孔培养板中,各孔同时加入EdU,随后每隔一定时间向一组培养孔加入BrdU,再培养十几分钟后收集该组孔内全部细胞,检测双标记细胞占EdU标记细胞的百分比(如图)。图中反映DNA复制所需时长的是从___________点到___________点。

   

(3)为研究变胖过程中B细胞的增殖,需使用一批同时变胖的小鼠。为此,本实验使用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即饲喂诱导物后小鼠的L基因才会被敲除,形成小鼠IK。科学家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制备小鼠IK:
①纯合小鼠Lx:小鼠L基因两侧已插入特异DNA序列(x),但L的功能正常;②Ce酶基因:源自噬菌体,其编码的酶进入细胞核后作用于x,导致两个x间的DNA片段丢失;③Er基因:编码的Er蛋白位于细胞质,与Er蛋白相连的物质的定位由Er蛋白决定;④口服药T:小分子化合物,可诱导Er蛋白进入细胞核。请完善制备小鼠IK的技术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到表达载体→转入小鼠Lx→筛选目标小鼠→____________→获得小鼠IK。
(4)各种细胞DNA复制所需时间基本相同,但途径I的细胞周期时长(t1)是途径Ⅱ细胞周期时长(t2)的三倍以上。据此,科学家先用EdU饲喂小鼠IK,t2时间后换用BrdU饲喂,再过t2时间后检测B细胞被标记的情况。研究表明,变胖过程中增加的B细胞大多数来源于自身分裂,与之相应的检测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将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的核DNA用15N标记,已知核DNA共含有a个碱基,胞嘧啶的数量为b,将该精原细胞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下列关于该精原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进行n次有丝分裂,则第n次需要消耗的腺嘌呤数为(a-b/2)×2n-1
B.若该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三次分裂中期时细胞中含0~8条被15N标记的染色体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中被15N标记的DNA和染色体均为8条
D.若依次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后产生了8个细胞,则其中只有4个细胞中含15N
5 . 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6 . 科学家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具体过程的探索实验。
(1)从结构上看(图1),DNA两条链的方向_________。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_________边复制。DNA复制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_________。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伸的方向推断,图中的DNA复制模型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完全正确。
   
(2)为探索DNA复制的具体过程,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T4菌体DNA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片段,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存在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之后较短的DNA片段___________的过程,依据是时间较短时(30s内),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较近的位置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
②若抑制DNA片段连接的相关酶功能,再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的实验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心管顶部距离较近的区域_________
(3)下图3表示“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的几种可能离心结果。
   
①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如果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应如图3中试管_________所示;如果DNA为半保留复制,则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应如图3中试管_________所示。
②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三代,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15N标记的DNA分子占_________%。
7 .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DNA分子含有m对碱基,其中G含有n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其需要消耗的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7(m-n)个
B.洋葱根尖细胞(2n=32)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染色体数2N)置于不含32P培养液中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子细胞有2个、3个或4个
C.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基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D.某基因的一条链被15N标记在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n次后,含15N标记的DNA∶不含15N标记的DNA=1∶(2n-1)
8 .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若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果蝇精原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再置于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三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不考虑交换与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都是8条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每个细胞中含有3H的染色体为4条
C.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9 . 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又叫双脱氧链终止法,它以DNA合成反应为基础,反应体系中需加入ddNTP(有ddATP、ddGTP、ddCTP、ddTTP4种)。下图是该技术的测序原理和某待测DNA序列的电泳图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体系中加入ddNTP的作用是使DNA复制停止
B.待分离DNA片段有可解离的基团,在电场中会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
C.需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用电泳缓冲液配置琼脂糖溶液浓度
D.待测DNA的碱基序列是3'-GACTGCCA-5'
10 . 细胞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且呈深色;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而呈浅色;未标记DNA的染色单体不被染色亦呈浅色。将一个在BrdU培养液中培养的全标记DNA骨髓瘤细胞置于普通培养液,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中期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1/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