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某生物细胞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设a与a′,b与b′为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成为子染色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子染色体a与b′组合进入一个子细胞,也可与b组合进入一个子细胞,两种可能性在概率上是相等的,若选取1000个该生物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15N标记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双链,再放入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分裂同步),则完成1次分裂,2次分裂,3次分裂所得子细胞中含15N标记的细胞个数分别为(  )
A.2000,3000,5000B.1000,2000,4000C.2000,3000,3500D.2000,3000,4500
2022-12-09更新 | 70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生物试题
2 . 取某二倍体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将其染色体上的DNA用32P标记,置于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如图为其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1-8表示不同的染色体,其中2、4、6、8号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已标注,已知A/a基因的碱基对数量不等,2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有1条链含32P标记,6号染色体上的DNA无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B.形成此细胞过程中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该细胞为次级精母或第一极体
C.若该原始生殖细胞全部子细胞增殖时期是同步的,则此细胞占同期子细胞的1/8
D.可以根据子代凝胶电泳的结果,推测此细胞染色体2号或6号中的哪条遗传给了子代
2022-11-30更新 | 75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9练 必修二综合训练-2023年【寒假分层作业】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3 . 许多突变是由于DNA中碱基的不稳定而造成的,如腺嘌呤可能会发生互变异构转换形成结构异常的腺嘌呤(A*),A*与C配对。若在A*转换成正常结构前发生DNA的复制,可导致DNA分子被影响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腺嘌呤的互变异构转换只能发生在细胞增殖的间期
B.在DNA上任何位置发生A的互变异构转化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C.异常DNA至少复制两次后碱基对A/T才会被替换为G/C
D.异常DNA复制8次后A/T被替换为G/C的DNA有128个
2022-11-26更新 | 5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题
4 . DNA复制时,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而另1条链也按5′→3′方向合成新链片段一冈崎片段(下图所示)。已知DNA聚合酶不能直接起始DNA新链或冈崎片段的合成,需先借助引物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再在引物的3′一OH上聚合脱氧核苷酸。当DNA整条单链合成完毕或冈崎片段相连后,DNA聚合酶再把RNA引物去掉,换上相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物酶属于RNA聚合酶,与DNA聚合酶一样能够催化氢键断裂
B.DNA的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时不需要RNA引物
C.DNA聚合酶既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
D.RNA引物合成时与冈崎片段合成时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
5 . 将马蛔虫(2N=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的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C.乙在减数分裂I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
D.乙在减数分裂Ⅱ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
2022-11-25更新 | 84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生物试题
6 . 大肠杆菌在紫外线照射下,其DNA会以很高的频率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含有胸腺嘧啶二聚体的DNA复制时,以变异链为模板形成的互补链相应区域会随意掺入几个碱基,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如图1所示。图2为大肠杆菌细胞内存在的两种DNA修复过程,可见光会刺激光解酶的合成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后的大肠杆菌在黑暗时比在可见光下更容易出现变异类型
B.内切酶能切割与胸腺嘧啶二聚体直接连接的磷酸二酯键
C.DNA修复机制的存在杜绝了大肠杆菌产生突变体的可能性
D.若图1所示DNA的分子未被修复,则复制3次后得到的均为突变DNA
7 . 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n(n≥7)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1/2^(n-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1/2^(n-1)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1-1/2^(n-1)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2022-10-17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3.3DNA复制(拓展版)
8 . 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将其置于31P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的染色体组数变化的部分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BC段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处于有丝分裂,子细胞每条核DNA均有32P和31P
B.若处于有丝分裂,该细胞不一定含有两条带31P标记的X染色体
C.若处于减数分裂,该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带32P标记
D.若处于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带32P标记的占1/2
9 . 将某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用14C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双链用32P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至少有两个细胞有放射性
D.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标记的染色体,则一定含32P标记的染色体
2022-08-30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校考生物试题
2022·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10 . 双脱氧核苷酸测序法(也叫Sanger法)是DNA测序的第一代方法。双脱氧核苷酸在2、3号位碳上都脱氧,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3号碳上提供羟基,双脱氧核苷酸没有这个羟基,所以一旦DNA子链加入某一个双脱氧核苷酸(如鸟嘌呤双脱氧核苷酸简写ddGTP)则聚合反应终止。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GCGATGACTAG的单链模板、某一种双脱氧核苷酸(ddATP或ddTTP、ddGTP、ddCTP)和四种正常脱氧核苷酸,反应终止时合成出不同长度的子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合成DNA,遵循半保留复制原理
B.一次反应完毕检测不同长度的子链,需要进行电泳或密度梯度离心
C.加入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ddTTP)的反应体系中最多获得3条长短不同的子链
D.测定CGATGACTAG序列中各种碱基数量需要构建四个反应体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