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图为某细菌的模式图,字母a、b、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表示拟核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核酸有0或1或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通过一次过程a,可得两个双螺旋环状DNA
C.c过程中存在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D.b过程相对于a过程而言,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
2 . 为验证“DNA是半保留复制”,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分别取样,检测细胞染色体DNA的放射性分布情况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期的时间

(1)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区,步骤①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依据“DNA半保留复制”推测,步骤①完成后,细胞中每一个DNA分子的_____都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
(2)若处于第一个细胞周期中期的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图A所示。若处于第二个细胞周期中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中的_____(填图中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中的_____(填图中字母),则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

(3)蚕豆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蚕豆根尖细胞经上述实验获得的所有子细胞中,带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的条数范围是_____
(4)DNA分子能精准复制的原因是_____
2021-10-21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DNA分子在加热时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b结果证明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
C.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二个条带
D.若实验二繁殖两代,将F2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
2021-10-21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某雄性动物的1个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2n=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B.若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Ⅱ后期,1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为40条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5 . 将某一经15N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有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分裂两次后形成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第二次分裂中期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4N
B.若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现象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则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被标记的DNA为2N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15N,则细胞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6 . 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环境中培养,经过连续的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
B.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
C.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Ⅰ中期一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
D.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
7 . 经32p充分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紧接着再连续进行了两次细胞分裂(第2次和第3次),若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比例、含32p的核DNA比例均为1/2,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       
A.第2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B.第2次分裂(减I分裂)后期
C.第3次分裂(有丝分裂)后期D.第3次分裂(减II分裂)后期
8 . 用32P标记某动物体细胞(2n=4)的 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有丝分裂,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8条,第3次分裂的该时期一个细胞内含有被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有(       
A.0、1、2B.1、2、3、4C.1、3、5、7D.0、1、2、3、4
9 . 将DNA分子双链均被3H标记的拟南芥(2n=10)的根尖移入不含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进行连续有丝分裂。观察不同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会出现三种情况,a.2个染色单体都被标记;b.只有1个染色单体被标记;c.2个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细胞中有10个a,则该细胞一定处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
B.不可能观察到一个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b两种类型的染色体
C.若某细胞中有10个b,则可以确定该细胞处于第几次分裂中
D.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b和c的具体数目将无法确定
10 . 2020年2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通过直接结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进核小体上组蛋白H4的第二十位氨基酸发生二甲基化修饰,带有二甲基化修饰的H2A.Z的核小体能进一步招募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蛋白ORC1,从而帮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
(1)DNA复制起始位点被识别后,首先与复制起始位点结合的酶是______
(2)T细胞是一种发挥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能进行增殖。研究人员特异性地去除T细胞染色体上的H2A.Z核小体后,T细胞的增殖速率将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研究还发现,组蛋白上其他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或磷酸化等,能招募特定种类的蛋白质与之结合,决定特定基因的表达是打开还是关闭,从而使亲子代均表现出一定的表型。根据上述发现,研究人员得出了“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的结论。请根据表观遗传的概念,结合材料中的描述,概括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______
(4)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片段,当其被_________酶识别和结合后能驱动基因转录。某些组蛋白去乙酰化会引起启动子序列中的DNA发生甲基化,从而导致“基因沉默”,试分析上述过程引起“基因沉默”的原因是______,该机理为研发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