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复制型病毒(不属于逆转录病毒),能引发肺炎等症状。目前新冠肺炎主要通过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所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请回答:

(1)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RNA的4种碱基__________中,对其来说基因即为具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____片段。患者样本中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人体细胞通过转录合成RNA与新冠病毒合成RNA过程相比,转录合成RNA出现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
(2)图中加热使DNA双链打开,这一步是使_____________键断裂,称为__________,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中是在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完成的。降温时,引物与模板结合,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引物引导子链延伸,此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相邻两个核苷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该过程遵循___________原则。
(3)若一个DNA分子有8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600个,通过PCR技术共消耗环境中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200个,则该DNA分子在PCR扩增仪中共复制了____________次。
(4)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写出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的依据:__________(任答1点即可)。
2022-07-1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两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
(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
(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_____,原因是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_____,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l4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__h。
(5)如果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溶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减少_____
3 . 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间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均被标记
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 . 亚硝酸盐作为一种化学致癌因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腺嘌呤(A)脱氨基之后转变为次黄嘌呤(I),与胞嘧啶(C)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核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各有1个腺嘌呤的碱基发生脱氨基作用(不考虑其他变异),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只有两个精子的DNA序列发生改变
B.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都含有次黄嘌呤
C.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正常受精后,受精卵中一定含有异常基因
D.若该精原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细胞中含有次黄嘌呤
2022-07-12更新 | 3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用32P标记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使其在含31P的培养液中相继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可能有X和Y染色体不含32P
B.该细胞最终会形成8个细胞,其中有些细胞中可能不含32P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2022-07-07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1000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
B.已知一段mRNA有80个碱基,其中A+U有4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C+G就有76个
C.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单链碱基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占该单链碱基数的比例为7%
D.将精原细胞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100%、100%
2022-07-06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7 . 将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下图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是(       
A.6个a,6个bB.12个b
C.6个b,6个cD.6个a,6个c
8 .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A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B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①步骤A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分子。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甲图中字母填写)。

②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则假说成立。
(2)研究者为进一步确定“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3)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4)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全部变性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对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②图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2-06-3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李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只考虑一种分裂方式),得到4个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至少为一半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Il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有8条
C.若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4N,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5N,则形成4个子细胞过程中DNA仅复制一次
10 .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基因重组
B.细胞②中一共有4条染色体,图中深色的2条染色体不含31P
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来源都相同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2022-06-24更新 | 11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恩施市一中新高考信息卷(一)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