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将一个未标记的果蝇体细胞放到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一次,从两个子细胞中挑选一个细胞作为起点,将其放到不含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连续分裂5次后,含有32P的细胞数目不可能是(       
A.4个B.6个C.8个D.32个
2 . 下图是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A、a、B表示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若将该细胞的一个核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并只供给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形成的含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A(长翅)对a(残翅)显性,基因B(红眼)对b(白眼)显性。用图示代表的果蝇与另一雌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若长翅与残翅各占一半,雄性个体均为白眼,那么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该果蝇的某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该基因(d)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假设样本足够大):
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探究。
②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初步确定该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
(4)已知果蝇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相应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在一体色正常的群体中,偶然产出一只黑色的雄性个体。这种黑色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隐性黑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①分析:相应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如果黑色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黑色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如果黑色是由于隐性黑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黑色雄性个体为隐性纯合子。
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黑色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全部是正常体色个体或正常体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则黑色是由于隐性黑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3 . 将两条单链均被32P标记的基因A导入不含32P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且基因A的插入位置如图所示。将该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若不考虑互换和变异,下述错误的是(       
A.可能出现2个子细胞中含32P,2个不含32P的情况
B.可能出现3个子细胞中含32PP,1个不含32P的情况
C.若4个子细胞中均含32P,则该精原细胞一定进行了减数分裂
D.若该精原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可能两个子细胞中含有32P
4 .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制片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A.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精确计算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用DNA合成抑制剂培养根尖,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2022-10-31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生物试题
5 . 将某精原细胞(2n=8)的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三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与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则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细胞最多为8个
B.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为8条
C.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减Ⅱ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
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所有精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体共有16条
6 . 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错误的是(       
A.某双链DNA中C+G=46%,已知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中A占28%,则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6%
B.某DNA片段有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有n个,该片段复制2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3m—6n)/2个
C.胰岛素由2条肽链、51个氨基酸构成,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需要51种tRNA,控制其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153个碱基
D.某精原细胞(2n=8)的基因型为AaXBY,其DNA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有丝分裂,在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单体最多为8条
7 . 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就称为复制叉。图1为真核细胞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图2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图1显示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原点,可加快复制速率
C.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2中a处是模板链的3端
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则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
8 . 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菜恩科比尔卡,以表彰他们破解了细胞感觉的“门锁”—G蛋白偶联受体的工作原理(当细胞膜受体与激素结合时,会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改变细胞内的新陈代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受体偶联的G蛋白在细胞膜中存在的状态是横跨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B.克隆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需要运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
C.当G蛋白偶联受体与激素结合时,受体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
D.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的作用,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9 . 实时荧光RT—PCR可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其原理是:在PCR复性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抑制荧光发出的淬灭基团,新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会破坏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利用RT—PCR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

(1)“实时荧光定量qPCR”所用的试剂盒中通常都应该含有___、Taq酶、荧光探针、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缓冲剂等。PCR的原理是___
(2)根据TagMan探针功能分析,探针中碱基序列的设计应主要依据___
(3)从解旋过程进行分析,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过程不相同的地方是_________(答出两点)。
(4)RT—PCR扩增时,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这样就可以通过Ct值的大小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据此推断,新冠病毒感染者的Ct值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正常健康人,判断依据是______
2022-10-19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BbEE,其一个卵原细胞(DNA被14C全部标记),置于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该过程中部分时期核DNA数目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如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时期
核DNA数目2n4n4n
染色体组数目nn2n

A.若n为1,丙时期的细胞含有2套遗传信息
B.若n为1,则乙时期的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数为2
C.若n为2,乙时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BbbEEEE
D.若n为2,则四个子细胞全部含有放射性
2022-10-16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高中竞赛生物试题(A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