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8 道试题
1 . 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参与DNA复制,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细胞周期,经染色可观察到不同染色体的染色结果,如下表所示。SCEs是指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片段的互换。在某细胞周期,经染色后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色差染色体。
   

1个DNA分子中BrdU的掺入情况

未掺入

只有1条掺入

2条均掺入

染色结果

深蓝色

深蓝色

浅蓝色

注:表示不含BrdU的DNA单链;表示含BrdU的DNA单链

注:l表示不含BrdU的DNA单链;表示含BrdU的DNA单链
下列关于该色差染色体的成因分析,错误的是(  )
A.第1个细胞周期中无浅蓝色染色体,但之后的细胞周期总能观察到深蓝色染色单体
B.第2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都不同
C.第3个细胞周期的某细胞中可能全为浅蓝色染色体
D.若第1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第1个细胞周期能观察到SCEs现象
2023-10-14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三)生物试题
2 .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内含子miRNA通过下调转录因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图甲和图乙是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正向和反向调节机制模式图。请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含子miRNA是在转录水平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B.内含子miRNA调控基因的表达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形成主基因mRNA和成熟miRNA需解旋酶和限制酶的作用
D.该研究为某些疾病如肿瘤提供多个靶点联合治疗
3 . 马蛔虫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研究小组将马蛔虫的一个 置于含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将其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减数分裂,获得8个精细胞。这8个精细胞中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细胞数目不可能是(  )(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互换)
A.0个B.1个C.4个D.5个
2023-10-0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段考生物试题
4 .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24)的某个精原细胞(全部DNA被32P标记)在31P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一个细胞如图所示(1-8表示基因),图中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正在经历第2次胞质分裂
B.该精原细胞分裂结束后可形成4个精细胞
C.图示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可能不带有32P
D.1与2都可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5 . 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进行了两组二倍体动物细胞学实验:
实验一:诱导14C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在只有12C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下表:
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
2040
1020
实验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分别标记尿嘧啶核苷酸和亮氨酸,其后添加到两组细胞培养基中,并对14C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跟踪测定,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对于放射性亮氨酸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同时期对放射性尿嘧啶核苷酸的吸收量。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分别是2、1
B.实验一的表格中所有的DNA分子都含12C
C.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实验二说明同时期蛋白质合成量多于RNA合成量
6 . 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2N=8)的所有染色体DNA链都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再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实验期间收集细胞甲、乙、丙、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不考虑突变及互换,根据表格情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

31P标记染色体数

32P标记DNA数

8

16

8

8

4

8

6

6

A.细胞甲可能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B.细胞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II中期
C.细胞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的减数分裂I后期
D.细胞丁可能处于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
7 . 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其DNA双链均只含31P。现将该精原细胞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正常进行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均含32P,则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B.若该精原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含31P的染色体数目为2n
C.若该精原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单体均含31P
D.若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则精细胞中含31P的染色体数目为n
8 .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 的卵原细胞的DNA 被32P 完全标记,在31P 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该卵细胞与 DNA 被32P 完全标记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在31P 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某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染色体上的 DNA 无32P 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图示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套遗传信息
C.图示细胞中含31P 的核DNA   为8个,含32P 的 核DNA 为 4 个
D.若产生精子的精原细胞为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
2023-09-13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
9 . 某动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所有核DNA分子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另一条链无放射性标记;将该细胞放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得到4个精细胞。下列有关这4个精细胞放射性含量及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只有1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B.若只有2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I后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32P标记的2条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
C.若只有3个精细胞有放射性,可能是MII后期1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32P标记的2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D.若4个精细胞均有放射性,可能是MI前期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10 .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如图所示的的1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6个,含2套核遗传信息
B.该细胞的核DNA分子含32P的有4个或5个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基因型为BbC、Aac两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